浅谈脑中风中医治疗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谈脑中风中医治疗的思考

徐春山

徐春山

(沈阳市于洪区黄辉乡老边卫生院辽宁沈阳110147)

【摘要】中医在治疗脑中风方面有着长远的历史,治疗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是由于中医本身的局限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行医经验,分析中医治疗脑中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医脑中风治疗策略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257-02

脑中风在中医上是指类中风,其包含西医所指的脑梗塞、脑出血、脑血管痉挛等,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机率高、治愈率低,以老年患者比较常见。中医在治疗脑中风方面其拥有历史悠久,较之西医副作用低、花费少、治疗效果颇佳等特点。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值得广大中医研究工作者思考。

1中医治疗脑中风疾病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的行医经验,在如今以西医为主的很多大型医院、综合医院甚至是挂名的中医医院治疗脑中风疾病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中风偏瘫,由于患者体质的差异和感邪深浅程度不一,决定了病情的顺逆转化。病机顺转,表现于临床是软瘫(即早期病侧肢体的弛纵不收),预后较好。病机逆转,表现于临床是硬瘫(即早期病侧肢体拘挛不缓),预后较差。由于中风偏瘫发于实而归于虚,因此,判断中风偏瘫在恢复期病机是否能顺转、向愈,关键在于患者是否出现虚证。虚证出现越早,预后越佳,反之则差。造成中风偏瘫、病机逆转的原因除患者感邪深重(如脑出血)之外,是与治疗不当有关的。中风由急性期转入恢复期后,改善恢复偏废肢体功能活动是临床辨证的主要内容,虽然中风偏瘫,病因多端,证候多变,虚实夹杂,临床辩证难度较大,但“本虚标实”为其基本病理特点。发于实而归于虚是其病机顺转的必然。中医治疗的手段过于单一;中医治疗特点与脑中风疾病特点形成矛盾等问题。具体的内容分析如下:

1.1临床医生对中医治疗认识性不够

瘫痪、致残是脑中风疾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使患者失去行为能力,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目前治疗脑中风的方面多种多样,都以扩张脑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在中医中多采取“欲通行冲,补中有活、有阴通肺,通中有补、涤痰通络,通中有破”的方法。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验证明,中医在治疗脑中风过程尤其是康复过程中有着颇佳的疗效。不过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中医往往受到临床医生的忽视,很多临床医生根本不懂得中医对脑中风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和潜在的作用,这点尤其在西医医院特别明显。就连一些综合性医院、甚至是中医医院都是如此。无视中医的存在,无视中医的治疗思想,很多医生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都排斥采用中医治疗,导致很多患者要承受西医所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巨额医疗费。

1.2临床治疗目的过于片面

对于脑中风患者的治疗,很多临床医生的治疗目的只是停留在如何保留患者生命这一点上,并没有真正想到今后的康复治疗问题。在医生的理念中,中风患者尤其是急性期的患者,生命能够保存下来已经是奇迹。但是这种仅仅考虑生命延长而忽视后期康复治疗目的观念,有些过于片面。如果在中风患者的早期及时采用有效的相应康复治疗措施,对于改善中风患者的瘫痪症状、语言、吞咽功能丧失有很大的帮助。中医治疗恰好做到了这一点。通过中医治疗,不少病情较轻、发现时间早的患者都能发生一些改善。让脑中风患者延长生命,帮助改善症状,使患者得到后期的康复机会,是医生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因为治疗的片面性,导致很多临床医生忽视中医对于脑中风患者治疗的重要作用。

1.3欲通行充、补中有活

使用益气通脉法,滋阴活络法,温阳通脉法或阴阳双补法,使之气充阴足,凝滞温化,经脉疏通。所以常用生芪、太子参、山萸肉、阿胶珠、肉苁蓉、生熟地、怀牛膝等补益之剂。通经活络的药物中也不能攻伐破瘀太过,而选用路路通、王不留行,络石藤,豨莶草,伸筋草等力缓稳效之品。所以对于内虚为主,瘀血阻络所致瘫痿诸证(软瘫),要“以通脉为本,欲通必充为要”。在补益气血、阴阳的基础上,选用此类活血通络之剂,实属相得益彰。

1.4育阴通腑,通中有补

育阴通腑法,主要针对阴虚肝旺、腑气不通。其观点基于内虚为主。育阴通腑之法,实为两全之计,选用鳖甲、龟板、牡蛎益阴潜阳、平肝熄风。朱丹溪认为龟板“能补阴、主阴血不足,去瘀血……续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在通下药之中,也并非以大黄为主,而以郁李仁,火麻仁,番泻叶为主。其中郁李仁润燥滑肠“,破血润燥”,火麻仁功能润燥滑肠,通腑活血,巧妙之处在于本药“非血药而有化血之液,不益气有行气之用”,况且又有“补中益气”之效;番泻叶则是惯用之品,其性苦寒,入大肠经,功能泻热导滞,泄下而不伤正,导滞而不留邪。大黄之用在于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里实积热较重,大便秘结不行者,大黄为必用之品。

1.5涤痰通络,通中有破

本方法重在豁痰开窍,用涤痰汤化裁。方中胆星苦温燥化开泄走窜,燥湿化痰,调理脾胃痰湿。因此药主入肝经,又善治经络风痰,所以通治中风痰涌,尤宜治疗风痰所致的肢体麻痹、眩晕、惊痫口噤、口眼斜等证,正如《本草汇言》所言“若风痰湿邪,非南星不能散”。采用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引邪外出,痰湿除则经脉通。故《药品化义》论有“消痰癖……逐宿痰,通便闭,非此药不能也”,二药相配即能涤痰通络,又可以达到破气消积,达到温通痰湿、通中有破、破而除邪,疏通经脉的疗效。

2解决问题的策略

2.1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认识中医治疗的重要性

要解决现有的问题,首先要从临床医生抓起,不管是西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院,都要加强临床医生的培训,举行各种交流讲座、业务学习,使临床医生从根本上认识中医治病的思想、中医治疗的原理、中医治疗脑中风疾病的重要作用,重视中医的存在,认可中医治疗的效果。

2.2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

如今规范中医治疗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抓紧调查,加快调研的步伐,制定出统一的、科学有效的、详尽的、客观的执行标准,例如前面所提到的针灸推拿治疗的时间标准、针灸取穴的原则标准、针刺深度的原则标准等等,从而避免中医治疗过程中的混乱局面,有利于整个中医行业的发展。

2.3加强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宣传教育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明白中医治疗的有用性,明白中医的长期调理性,尽管效果会比较缓慢,但可以提升后期康复的机会。

3总结

实践证明,中医对于治疗脑中风疾病尤其是后期的康复治疗非常有帮助。虽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医治疗标准的建立,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如何发挥中医的潜在作用,使治愈脑中风疾病不再是神话,是医务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兆洪,丁柱,刘彩云;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实验研究回顾与思考[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2]卢立顺;浅谈中医药治疗中风疾病之探究[J];学术理论与探索;2011年第3期.

[3]吕通政;浅析中医治疗中风的方法[J];中国中药;2009年第4期.

[4]陈贵廷,薜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

[5]罗群带.中医整体护理中风急性期30例效果与证型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