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

/ 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

徐玮徐凤范琳霞

徐玮徐凤范琳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心内科830054)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219-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伴有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管腔急性闭塞,导致冠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部位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该部位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近20年的重要进展,及时采取溶栓治疗尽快使血栓溶解,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频临坏死的心肌对维护心室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1.溶栓护理的一般治疗及监护

1.1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1.2吸氧鼻导管间断或持续吸氧3-5天。

1.3心电监护行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呼吸等,监测2-3天,对梗塞范围大,程度重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早期护理要高度重视,及时捕捉心电图瞬时变化,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可行漂浮导管做肺毛细血管膜楔嵌压和静脉压监测。电除颤需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密切观察并记录病人的各项监测指标变化,为治疗和避免发生猝死提供客观资料。

1.4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患者急诊入院后,应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选择血管时应在双侧上肢其中一条通路专为静脉取血,使用正压接头封管,严禁使用抗凝剂封管,以避免抽血化验时反复穿刺增加出血的危险性,应为病人留置套管针,临床实践证明,使用留置套管针要明显优于一般穿刺针。

2.溶栓治疗的护理

2.1应掌握溶栓治疗的禁忌症和适应症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取得病人合作。溶栓前应监测酶学及各项有关化验,如纤维蛋白酶、凝血时间,血常规等。同时协助医师询问病史,以便严格选择适应症。注意观察病人意识及生命体征,评估病人,注意有无禁忌症如血液病、经常性粘膜出血、消化道溃疡等。遵医嘱在溶栓前给口服药如:阿司匹林片0.3g口服等。

2.2溶栓治疗的时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住院后30分钟内使用溶栓治疗能解除血栓及其所造成的血管内栓塞,缩小心梗面积,显著降低死亡率。

2.3溶栓的治疗原则遵医嘱要求输注溶栓剂,大剂量、短程治疗。一般使用尿激酶100—150万单位30—60分钟静推;链激酶75—150万单位60分钟滴完,同时配合肝素7500—10000单位,Q12H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BID,高龄者酌减.输注溶栓剂开始后2—3H内观察胸痛有无减轻以及减轻的程度。

2.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4.1观察过敏反应在使用溶栓剂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发热、荨麻疹、皮肤潮红、关节痛及脉管炎等。

2.4.2观察出血倾向出血是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在溶栓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破损,粘膜、消化道、泌尿道、呼吸道及颅内出血征象,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痰中带血,呕吐咖啡样液,黑便,肉眼血尿,皮下血肿,脑出血时的意识状态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及时检测凝血功能,监测APTT。

2.4.3低血压状态溶栓治疗中出现低血压情况,无论其原因如何都应暂停溶栓治疗,轻病人可采用休克体位,加快输液速度,低血压多经扩容或多巴胺治疗后缓解。

2.4.4再灌注心律失常为冠脉再通的间接征象之一,多发生在溶栓治疗后30分钟左右,多表现为胸痛明显缓解后出现短暂的加速性自主心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等,也可发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突然,严重可致猝死,因此要加强监护并做好电转复的准备。

2.4.5溶栓治疗后遵医嘱定时采血监测血清酶学的动态变化,复查血常规,纤维蛋白原,凝固时间,尿、便常规等。定时做十二导联的心电图。

3.健康教育

近几年来,AMI的溶栓治疗已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预防工作一直比较滞后,预防AMI的发生和发生AMI后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护士应宣传和普及AMI的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识别AMI的症状,尽早就医。

参考文献

[1]方菊花,李传慧.专科护士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干预。《亚太传统医药》2007年9月第3卷第9期.

[2]叶爱武.ACS的急性期处理及护理.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vol.6no.10.153.

[3]任丽,李明秋,杨丽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CCU护理。西南军医2006年8月第8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