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心理防护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心理防护工作

王嘉峰李冠群

(陆军步兵学院二大队五队330100)

摘要:本文选取军事行动作为研究主题,主要从非战争的视角探讨军事行动中的心理防护工作问题。论述中先说明非战争军事行动可能对参与军事行动的主体可能产生的心理影响及风险,然后从常规化的心理防护、军事行动过程的心理防护、军事行动完成后的心理防护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心理防护

战争是万恶之源,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领教了它的恶之程度。因此现代世界的主题转向了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但是,从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讲,非战争军事行动必不可少,而在这种军事行动过程中,必然会给军人造成一定的心理不良反应。所以,有必要从心理防护的角度对其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解决因任务“突发性、残酷性、复杂性、危险性”带来的生理与心理不适,提升战斗力。下面就以此为出发点对主题做出说明。

一、常规化心理防护

非战争军事行动既有常规化的训练形式,也有突如其来的非常规实践形式。按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基本原则,做好常规化的心理防护十分必要。建议如下:

首先,应该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利用非战争军事行动可能触发的心理现象,以心理学知识与心理调适方法,确保官兵们能够有一个心理层面的先在认知,同时,达到为其进行心理素质牵引与训导的目的。其次,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在本质上属于军事行动,因而具有军事行动所有的各种属性,因而它既有意料之中的情况,也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建议尝试以案例讲解的方式,如革命时期的邱少云同志、董存瑞同志、琅琊山五壮士的案例,就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的心理解构与心理活动分析,明确在各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心理现象。一方面,利用这种案例讲解的方式,可以说明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也能够有效的解读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明于心”的效果,为进一步的“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心理遭遇主体提供解决的方案,或者应对之法。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引入真人讲述的形式,通过参加过军事行动实践的、有经验的军人对其进行真实经验的传导,从而令其有一个心理防护的底线,并找到一些窍门。

二、过程化心理防护

非战争军事行动一旦开始,参与主体就会自然的进入到一个“心理拉锯状态”,除了产生一般性的恐惧心理、紧张心理、焦虑情绪之外,还会因个体的承受力、忍耐力、化解能力存在差异,而在个体化原理基础上进一步加剧各类不良情绪,或产生各类负面的情感(相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状态而言)。建议如下:

首先,需要注重管理层的心理防护,先行的制定好心理防护预案,确保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状态,管理层能够起到一个表率作用。同时,管理层应该在任何可能的条件下,对军人进行一些情绪疏导,正如希腊历史学家昔罗多德在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所举的演说之例一般,军官应该即时的根据所遇到的情况发表简短有力的演讲,在整体上解除不良情绪与非正常情感造成的威胁。其次,应该制定在整个动态化行动过程中的“交互式心理防护”措施,比如,A与B之间就可以建立起互相帮助的心理防护团队,在任何时候,只要发现对方存在因心理现象而产生的表现形式,就可以采取对应的心理防护方案。第三,为了防止出现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崩溃问题,应该积极的推行流动式的“心理困难咨询室”,从而在任何需要的时间内实现对行动主体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确保每一位战士在坚强的心理防护之下,完成各项任务。

三、结果式心理防护

经常观看战争影片的人都会听到“战后心理创伤”这个词,它的意思是在战争中虽然没有任何异常的心理表现,但当战争结束后,却会由于事后的某种心理反应而发生心理不适的现象,即使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之中也会产生这种情况。因此建议如下:

首先,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结束之后,有必要根据参与主体的各类表现,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一方面利用档案管理法进行综合心理素质评估,另一方面,针对参与过程的种种表现情况进行具体评估,另外,需要借助对其参与行动后的各类心理活动与日常表现进行整体评估。最后建立一个围绕军人个体的心理防护档案,依据现代心理学中的数据分析法与行为评判法等对其发生“战后心理创伤”的可能性加以评判断,并根据促使其产生的各项因素为其提供一套较有针对性的心理防护方案,比如,通过对日常生活、娱乐、兴趣等各个方面的调整而达到对激发因素的分离等。其次,针对已经在行动后出现心理不适现象的参与主体,给予对应的心理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心理防护属于综合防护类型,除了从心理学层面采取措施之外,在生理层面的调适也非常关键,因而不可偏于一隅;另外,心理防护重在防,所以建议建立一个与其相关的数据库,促进预防方案持续完善。

结束语:

总之,非战争军事行动对于参与主体会造成多种多样的心理反应,所以在新时期加强针对这种情况的心理防护十分必要。建议在心理防护实践过程中积极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价值与意识阐述,增强心理认知能力;同时,借助不同阶段的心理防护措施促进非战争军事行动官兵们在调整心理方面的方法应用水平;尤其是应该注重常规化与非战争军事行动过程的心理防护,积极引入过程化与结果式多元化的心理防护方案,提升军人的心理素质,确保其能够在坚强的心理支撑之下,完成党与国家托付的各项军事任务,切实保障人类的各项利益。

参考文献

[1]“激人之心,励士之气”——官兵心理素质与战斗精神对战斗力的影响[J].庞春涛.社会心理科学.2013(11):41-43.

[2]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人群体心理应激及心理防护策略[J].陈晓华.社会心理科学.2009(02):40-42+95.

[3]外军实施心理战对开展心理防护工作的启示[J].李权超,于中原.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7(0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