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脑卒中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李梦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庆404100)

【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三类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脑卒中的发生具有年轻化、集中化的倾向,给社会和发病家庭造成严重的损失和负担。在脑卒中病发过程中,患者可能毫无准备,大多数属于突发性的,对患者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容易引发他们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让患者不仅饱受身体上的病痛,还经受着心理的折磨。然而在传统医学的医治过程中,他们只重视器质性的病变,而忽视了患者心理上的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改变,人们对医学心理学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在患者疾病康复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048-02

中风又称脑卒中或是脑血管病,是一种因脑部病变所致智力和肢体运动障碍,并伴发一定的心理障碍的疾病[1]。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不当,工作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的增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正在逐年上升,而发病的年龄却在逐年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7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言语和精神等各种残障,在这里我们更关注的是脑卒中心理问题的发生,如产生焦虑、抑郁、否认、孤独、失助等心理障碍,而心理因素又是致病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力。

1.临床资料

本组脑卒中患者60例(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所有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2],其中脑出血20例,占33%,脑梗塞40例,占67%,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62岁。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能配合。

2.运用心理评估的方法[3]

观察法和会谈法及问卷法(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临界值50,分数越高,焦虑抑郁倾向越明显)。

3.结果

3.1焦虑、恐惧

此组病例中有42例(约占70%)病人因突发疾病,有“灭顶之灾”感,尤其是看到自己身体偏瘫,肢体不能活动时,这种超常的紧张刺激可摧毁病人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异常心理,表现出极度的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神经过敏、血压升高等。

3.2抑郁

本组病例中有30例(占50%),表现出抑郁心理,具体表现在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自暴自弃,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残存肢体功能恢复缺乏信心、耐心、急于求成。

3.3失助感和自怜

此组有12例(占20%),有这种感觉,他们认为自己肢体残障,生活不能自理,生命受到威胁,自我价值丧失,自信心降低,什么事都需要他人协助而产生失助感,病人往往表现出自怜自悲情绪。

3.4否认

本组有5例,约占12%,表现出否认心理状态,病人常有“我实际上没病”“是医生诊断有误”等想法。

3.5强迫

本组有11例,约占18%,本组表现出强迫性思维,认为自己的疾病所产生的不便,会给家人和社会产生负担,并反复思考,惶惶不可终日。

4.护理对策

4.1焦虑,恐惧的护理对策

多数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下,他们容易出现焦虑而不能安心住院。根据病人接受能力对病人履行告知义务,即病人享有的知情权,与之探讨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使病人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在观察病人时,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针对病人的心理原因进行疏导,掌握谈话技巧,注意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相结合。

4.2抑郁状态的护理对策

女性较多,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压抑自己的情感。这时我们可以采取情绪传递的方式把爱交到病人手中,使其处于一种松弛状态,产生轻松、平和的情感,我们应针对病人的特点,首先要树立自信心。如一女病人不慎出现了尿床,觉得尴尬痛苦的哭了,我们立即帮他做好隐私护理,并采取倾听的方式和病人感情的交流,产生共感理解,掌握共感反应的要领,首要的是转换角度,其次要投入的倾听,这是一个共感认识的过程,然后把知觉到的东西做一番清理,进行情感内容的识别后,以言语或非言语行动作出反应,同时也要注意对方的反馈信息,因此,灵活性是始终必要的。

4.3孤独和失助的护理对策

大多数病人住院后都会感到孤独,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谈,交谈内容是病人感兴趣的话题,如年轻时事业的成就,愉快的情景等,应给予积极关注,一方面联系家属让他们多抽时间陪伴病人,与患者交流,多提供一些安慰,此时护理人员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患者,发现他身上一些积极的因素,亲属的关怀与医护人员的关注有一些重要的差别,亲属的关怀往往是同情爱护多于关注,忽视或淡化问题,而医护人员的积极关注在不忽视不回避患者实际问题的前提下,着重指出其潜在的积极因素,亲属的关怀是理所当然的,而医护人员的关注在患者看来则是一位没有利益关系的专家对自己的看法,会使患者受到很大的鼓舞。

4.4“否认”心理的护理对策

护理人员应允许和接纳病人“否认”行为的存在,因为“否认”是病人所利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防卫机制,以支持的态度倾听病人的感受,以温和的方式劝说病人找出并接受身体功能部位的改变,根据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形式的疏导方法,包括:开放式(从病人的回答中继续提问)、启发式(病人不愿说出的问题,采取启发诱导)、讨论式(对护患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5],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与病人交谈时,注意调节好周围环境。一般在午睡后进行,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鼓励病人倾诉内心的苦闷和不快,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接受自己确实得病的事实,从而采用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和护理。

4.5强迫思维的护理对策

对于有强迫思维的患者,可采用领悟疗法,直接与患者交谈,指出其头脑中存在的疑虑,并以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无端的猜想,毫无意义,讲明他的病是可以治好的,治疗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医生[6],更取决于自己,让患者能对医护人员的提示,解释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并身体力行地付诸实践。有了这样的领悟,症状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而得以消失。

总之,脑卒中对病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护士应准确地判断病人所处的心理阶段,提供一种以区别于家属们的,更专业的心理支持系统。精神支持是心理干预的重要保障。

5.小结

脑卒后患者的心理健康对其后期的恢复具有重大影响,脑卒后情感障碍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康复期的进程,因此,在患者恢复期间,护理人员应该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反应,时刻关注他们的恢复状态,尤其是心理因素导致的情绪变化,护理人员除了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外[7],还应提高与患者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基本的心理测评和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情绪障碍的治疗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亦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宁兰.脑血管意外的心理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1992,27(10):455.

[2]王新德.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修订方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3(6):670.

[3]胡佩诚.医护心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04-105.

[4]康沛,贾金风.肝硬化病人情感障碍及疏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89.

[5]李踔.脑卒中后抑郁症[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24(4):180.

[6]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29:379-381.

[7]杨明明.老年脑卒中后抑郁[J].实用老年医学,2003,17(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