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活动课程培养健康人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深化活动课程培养健康人格

刘生

深化活动课程培养健康人格

刘生

摘要:推行素质教育,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教育行政部门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活动课程;培养;健康人格

作者简介:刘生,任教于广西柳州市北弓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学校。

一、中学教育现状简述

推行素质教育,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教育行政部门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利益的驱使,许多学校的领导、教师、家长仍将升学率看成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以学生考分的高低衡量优劣。很少关心学生身心的健康、潜能的挖掘、社会责任感的增强、生存交往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只将“素质教育”作为口头上时髦的口号。学生在题海中挣扎,在指责声中忍受,周末及节假日也要到校“加班”,即使被恩准放假,家长还要请家教为其“开小灶”。学生真是苦不堪言、无快乐可言。

二、深化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民族的振兴系于教育,祖国的强盛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为之努力。而人才不只是知识的拥有者,而是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建设者。马加爵式的“人才”只能危害社会。死水一潭的学校是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诚然课堂是传道授业的主阵地,但人的很多素质的培养与获得仅仅局限在课堂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将有限课堂延伸到课外,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风采,在活动中长才干,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活动育人,即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思想道德工作的重要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转变思想,接受教育。

1.在活动中增长才干

当今独生子女家庭几乎是普遍现象。所有的家务事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在父母、祖父母乃至外祖父母的呵护之下,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半点委屈,缺乏责任感。在父母看来,只要孩子搞好学习,其它任何事情均由他们包办,甚至到了中学还为孩子打洗脚水,整理床铺等,殊不知,这样使学生丧失了锻炼能力的机会。学校每学年可以组织学生到我市的北弓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开展为期一星期的军事夏令营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许多国防知识、军体拳、学到了人民军解放军钢铁般的意志和严明的军纪。而且为学生上了远离父母、独立生活的第一课,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从未处理过的洗衣等个人事务让不少同学深有感触:深刻的体会对自己关怀备至的父母,体会军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这些难忘的记忆都让学生终身受益,活动后,不少家长、老师反映: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不再轻易喊苦,喊累。多半在家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只有经过体验,才能将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内化为自身的属性,从而形成稳定的道德素质。

2.在活动中激发潜能

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孩子经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学校“后进生”的产生,常与未能挖掘其潜能、反复失败,而丧失信心有关。若能激发学生成功的愿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尝试成功,走向自主成功,除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一年一度的迎新年系列活动中,以“迷宫”、“知识宫”、“游艺宫”的形式,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享受课堂上享受不到的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这种自信也会有效地迁移到学习上去。学校利用“科技月”活动,通过小发明、小创造以及各种模型的制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好每周一次的学生自主策划、主持的班会课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利用辩论会来锻炼学生的演讲与口才能力;利用青年志愿者活动、敬老院送温暖、“希望工程”捐书活动、“手拉手”活动,抓住一切契机,搞好校内每一次重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潜能。

3.在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重智轻德现象仍严重存在。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只凭课堂上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更有效地要通过主体体验,到内心感悟的过程。可以通过“五·四”、“九·一八”、“一二·九”等重大日子,开展“铭记历史,珍惜今天,开创明天”为主题的歌咏、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铁肩担道义”、“位卑岂敢忘忧国”的历史责任感。

走出校园,在深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体验活动中,使学生开阔视野,感悟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可以利用暑期举办“环保”夏令营、“国土资源调研”夏令营。让学生先通过倾听环保局及土地管理局专家的报告,观看录像学到一些初步知识,了解环保和土地资源的概况后,走出校园,了解污水处理;调查柳江沿岸水质变化;向有关部门领导了解城市及部分乡镇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再让学生写调查报告,目的让学生明白我国环保状况及国土资源状况的忧虑,从小立志成才,为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尽自己的职责。利用寒假,带领学生到市看守所、戒毒所让服刑人员进行“现身说法”活动。活动之后,让学生以他们亲朋好友的身份给服刑人员写一封规劝信,希望他们服从管教早日改过自新,回到社会大家庭,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驶向光明。让学生能在活动中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也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

4.在活动中学会感恩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可以组织策划“爱要让您知道--感谢母亲”主题团队活动。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母亲表达深深的谢意:写温馨小卡片给母亲,表演向母亲表达祝福的小品短剧,学唱祝福妈妈的歌,演讲、朗诵,折幸运星、千纸鹤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为的是增强同学们与母亲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懂得了感激母亲,并由衷地尊敬她们,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

5.在活动中受到熏陶

提倡读好书活动,它是一种持久有效的德育方式,北大教授钱理群就主张让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像《复活》、《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家》、《我的童年》、《平凡的世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让学生和大师级人物对话。朱永新博士也提出同样的建议,希望学校成为“书香学校”,培养学生热爱名著的习惯。确实,许多文学名著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其本身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它能让学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弘扬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6.在活动中培养健康人格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如,心理健康问题开始突出。在未成年人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闲暇不快乐;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调查发现:42.5%的学生崇拜黑客,32.5%有当黑客的念头,公共伦理素质亟待提升。调查发现:对“不让座”、“乱穿马路”持肯定与表示难评价各分别达37.3%、29.3%,还有46.1%的被访未成年人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学校和班级可以针对以上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寻找和改进身边的道德细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高起点,低落实,即微观德育,把道德细化到最小单位进行,利用“道德储蓄积分卡”的方式,不断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形成道德习惯。

三、一点思考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基础教育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的成败事关一个民族的振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机制(只限文化课),使得学校领导教师只重视“主科”而忽视了健全学生人格这个最大的主科。学生为了讨得家长老师的欢心,为了在班级排名中前进几名,淹没在题海之中,成为知识的容器,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以及校内外各种活动,更谈不上自主管理、自主创新。由于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家庭教育等的影响,学生们不可能都考上理想的学校,从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就成为“淘汰教育”的牺牲品。有些考取的同学也存在“高分低能”现象,甚至人格不健全。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如何切实贯彻执行《意见》精神,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每位教育工作者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站在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德育科研为先导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深化活动课程,精心设计,精心准备每次活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完善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北弓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学校

邮政编码:545001

DeepeningActivityCurriculumandCultivatingHealthyPersonality

LiuSheng

Abstract:Implementingqualityeducationandcaringforstudents’physicalandmentalhealthtolayfoundationforstudents’long-lifedevelopmentisanobligatorydutyoftheadministrativedepartmentsandeacheducator.

Keywords:activitycurriculum;cultivation;healthypers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