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葡萄糖耐量受损者精神状况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62例葡萄糖耐量受损者精神状况调查

种小妮何建东

种小妮何建东

(宝鸡市康复医院陕西宝鸡721001)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前期即葡萄糖耐量受损者的焦虑、抑郁及述情障碍等精神状况,进而为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的心理评估提供可靠临床数据,同时对2型糖尿病早期筛查诊断提供有效测评工具。方法:筛选葡萄糖耐量受损者(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62例,采用标准SDS、SAS、TAS-20及TCSQ量表进行测评并与国内健康人群(常模)作对照。结果:62例葡萄糖耐量受损者SDS、SAS、NC、TAS-20、TCSQ量表平均得分依次为(45.10±7.54)分、(44.45±4.36)分、(57.13±7.37)分、(31.74±4.52)分,分别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62例葡萄糖耐量受损者焦虑、抑郁及述情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0.97%、72.58%和79.01%。结论: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述情障碍及消极应对方式,这些常见心理问题相互影响,需要早期评估和干预;采用SAS、SDS、TAS-20及TCSQ量表实施心理测评能获得可靠结果。

【关键词】2型糖尿病;葡萄糖耐量受损;焦虑;抑郁;述情障碍;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236-02

为了解我国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对该人群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分析,获得可靠临床数据,并以此为根据,为建立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的有效心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精神心理障碍发生率甚至改善病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医院内分泌门诊、体检中心就医初步评估为葡萄糖耐量受损者62例。所有入组对象符合以下标准:①年龄25~70岁;②空腹指尖血糖>6mmol/L或OGTT实验糖耐量异常者;③糖化血红蛋白(HbAlc)<8%;④空腹胰岛素>10uIU/ml;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①研究期间怀孕、计划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②临床确诊为1型糖尿病,或证实存在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③筛查前3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衰者;④筛查前4周内使用明显影响糖代谢药物者;⑤筛查前5年内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并接受治疗者;⑥筛选时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且有意义者:如ALT或AST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血清肌酐>110μmol/L;⑦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患者进行测评[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SAS、SDS、TAS-20、以及TCSQ中的NC平均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平均得分(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SQ中的PC平均分与国内常模平均分基本持平(P>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与常模对照(n=62,x-±s)

2.462例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中,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发生率分别高达70.97%和72.58%,述情障碍发生率高达79.01%,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3.讨论

结合本研究发现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存在明显焦虑、抑郁障碍,述情障碍发生率高,通过相关性分析证实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明显相关,述情障碍及其F1(难以识别自己的情感)、F2(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两因子均与焦虑、抑郁均存在正相关,F3(外向性思维)与抑郁存在负相关。此外,本研究发现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倾向于消极应对方式,与SDS存在正相关(r=0.270,P<0.05),说明应对方式对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对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的应对方式实施评估和改善有重要临床意义;通过减少消极应对、增加积极应对策略可改善这类人群的精神状况[2]。

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普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述情障碍及消极应对方式,尤其是述情障碍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始动或基础因素,提示我们应该关注这一人群的心理问题,特别要注意帮助患者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改善述情障碍有助于缓解葡萄糖耐量受损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由于区域差异、选择偏倚、样本量较小等因素的存在,同时可能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不能以一概全葡萄糖耐量受损人群的精神健康状况,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深入,获得更准确可靠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婷,高东,蒋成刚等.糖尿病前期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与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7):486-491.

[2]杨晓晖.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07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