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谢魑李雪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4

医院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谢魑李雪敏

谢魑李雪敏

谢魑李雪敏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617068)

【摘要】目的:通过医院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探讨合理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和2011年的出院病历各1000份,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儿科及其他科室,各200份;实施规范化用药制度前的2010年份为对照组),实施规范化用药制度后的2011年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青霉素类应用构成比、不当使用、不科学配伍及不规范给药等情况。结果:实施规范化用药制度后,除内科、五官科,其他科室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应用构成比显著下降;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联用情况明显减少;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明显减少(P<0.05)。结论: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关键在于对症用药、配伍禁忌、皮试试验、配置因素、用药途径及间隔等因素,严格执行规范化用药流程,必能改善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关键词】青霉素抗菌药物皮试配伍禁忌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167-03

AnalysisofthePenicillin’sapplicationstatusin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rationaluse-methodsofPenicillinbytheanalysisofourhospital’sapplicationstatus.Methods:Theclinicalmaterialsof2000patientswereextractedfrom2010to2011,andpidedintotwogroupsbythedifferenceofdosingsystemtocomparetheconstituentratioofPenicillin,improperuse,unscientificcompatibilityandabnormaladministration.EachGroupwaspidedintofivedepartments,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bystandardizeddosingsystem.Results:Theconstituentratio(exceptinternalmedicineandE.N.T.department),conjunction,andirrationaluseofPenicillinweresignificantlylowerbytheimplementofstandardizeddosingsystem(P<0.05).Conclusion:ThekeysofPenicillin’sclinicalapplicationaresymptomatictreatment,incompatibility,skintest,configurationfactors,routeofadministrationandtimeinterval.Strictimplementationofstandardizedmedicationcanimproveapplicationofantibacterials.

【Keywords】Penicillin/BenzylpenicillinAntibacterialsSkintestIncompatibility

青霉素(Penicillin/Benzylpenicillin),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含青霉烷的分子,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且在细菌的细胞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类抗生素的总称[1]。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对革兰氏阴性球菌、个别革兰氏阴性杆菌也有效,因人类细胞无细胞壁,其对人体细胞几乎无毒性,有效浓度对人体影响也不大[2],故成为了医院临床最常用的广谱抗生素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分夸大抗生素优点,忽视可能影响药效的因素等原因,医院普遍存在滥用、不科学使用抗生素现象,直接导致耐药性增加[3-4],最终出现“超级病菌”,使用剂量不断增大,毒性反应相应增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很重要,本文分析了我院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应用现状,通过比较规范化用药实施前后,对滥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影响,探讨如何合理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信息中心数据库随机抽取2010年和2011年的出院病历各1000份,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儿科及其他科室,各200份。2010年份(对照组),实施规范化用药制度前,其中男567例,女433例;年龄1~80岁,平均(43.7±6.4);住院时间3~96d,平均(24.5±7.1)。2011年份(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用药制度后,其中男583例,女417例;年龄1~80岁,平均(45.7±6.7);住院时间3~90d,平均(25.3±7.4)。两组各科室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青霉素应用现状

1.2.1.1应用分类

常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分类:(1)天然类:包含青霉素G、青霉素V,其主要作用菌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及个别革兰阴性杆菌(例如嗜血杆菌属);(2)氨基类:包含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匹氨西林等,其主要作用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类)、部分革兰氏阴性菌(例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奇异变形杆菌等);(3)抗葡萄球菌类:包含双氯西林、氯唑西林、甲氧西林等,其主要作用菌为产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4)抗假单胞菌类:包含美洛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等,其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效果较1、2类差,但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好。

1.2.1.2适应证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有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等给药途径,适用范围以革兰氏阳性菌产生的感染为主,若医院条件允许,用药可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下进行;若是医院不具备试验条件,药物可根据抗菌谱选择性应用,其主要适用于呼吸道感染,如细菌性扁桃体、肺脓肿,可用苄青霉素或是联合使用,慢性支气管炎,可用羟氨苄青霉素;骨和关节感染,如儿童期急性骨髓炎,可用邻氯青霉素[5];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如丹毒及链球菌淋巴管炎,可用苄青霉素;手术后脓毒血症;脑膜炎,如双炎类双球菌脑膜炎,可用苄青霉素,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可用氨苄青霉素;脑脓肿,如额叶脓肿,可用苄青霉素,耳炎性脑脓肿,可联用苄星青霉素、氯洁霉素、甲硝唑;细菌性心内膜炎[6],可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可联用青霉素、链霉素;伤寒,可用羟氨苄青霉素;尿路感染,可用氨苄青霉素;败血症,可联用青霉素和氨基甙类药物;性传染病,如梅毒、淋病,可联用羟氨苄青霉素和羧苯磺胺;其他感染,如破伤风、白喉、钩端螺旋体病、气性坏疽等,可用苄青霉素。

1.2.1.3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1)不重视皮试:由于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性,或有些患者因害怕疼痛不愿接受皮试,常有小剂量用药替代皮试现象[7],或将稀释好的皮试液置入冰箱内备用,极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发生,因青霉素过敏多是Ⅰ型变态反应,药仅能在特异质人体中起到激发信号作用,是否过敏与用药剂量大小无关[8],另外低温皮试液可使毛细管收缩,从而抑制细胞活动,降低局部敏感性,还可引发局部皮丘发红;医务人员因怕担风险,放宽皮试阳性判断范围,耽误本可使用此药患者的治疗;因患者年龄小、酒精过敏、环境因素、操作者因素等[9],出现青霉素假阳性反应;因前臂内侧注射部位皮肤较薄,对酒精的敏感度个体差异大,部分患者于20min内可见皮肤发红,呈花斑状,极似“阳性”反应[10]。(2)用法不规范:根据药典相关规定,青霉素静脉滴注每次为160~400万U,可确保充分发挥繁殖期杀菌的优势,但临床中往往因分次繁琐,常一次性给量,导致用量过多,有效血浓度波动过大,影响杀菌作用发挥;忽略青霉素的使用条件,在干燥环境下相对稳定,但在水溶液中不稳定,且环境温度不宜过高,会加速分解,搁置时间过长,还可产生致敏物质,引发变态反应[11],极不安全;许多微生物因对青霉素不敏感,产生青霉素酶,可破坏青霉素,降低药效;青霉素也易被酸、碱、醇、金属离子、氧化剂等分解破坏。(3)配伍不科学:一方面表现为溶媒选择不当,多数医生认为氯化钠(pH值为4.7~7)与葡萄糖(pH值为3.2~5.5)区别不大,但青霉素最适pH值为6.0~6.5,超出范围越多,药效下降越快,而且葡萄糖对青霉素有一定水解作用,故应选用0.9%氯化钠;另一方面表现为药物联用不科学,部分医生为盲目追求疗效而增加用药种类,忽略配伍禁忌,对药物间相互影响认识不足,如青霉素联合庆大霉素,虽在药效上有协同作用,但是青霉素结构中β-内酰胺环可与庆大霉素分子的糖氨基作用,生成无活性类氨基酰胺化合物,影响庆大霉素的半衰期和血药浓度[12],还可增加青霉素毒性,故除特殊情况下一般不宜联用。(4)滥用于感染预防、病毒性疾病:青霉素可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发的各种感染,但应用于预防感染范围很有限,指征不强,如预防用药后不仅未降低肺部感染率,反而因致病菌高耐药性而更难控制,另外对于发热不明者,也不宜使用[13];细菌感染是青霉素应用指征,对病毒性疾病无效,临床可见用于发热原因不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治疗,但此类疾病通常病况轻、病程短且有自限性,通常仅需用抗病毒或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使用青霉素非但无效,还可使患者机体出现耐药性,同时增加不必要经济负担[14]。

1.2.2规范化用药制度

针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制定规范化用药制度,具体如下:(1)对症用药:青霉素属广谱抗生素,对特定细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应用以革兰氏阳性菌产生的感染为主,需根据抗菌谱选择性用药;若医院条件允许,用药可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下进行;青霉素对结核杆菌、病毒性疾病无效,其应用于预防感染范围有限,指征不强,疗效不明显,但可用于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口腔、牙、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等手术及操作前预防感染;注意用药3~5d后未见效,需考虑重新选择治疗方案。(2)配伍禁忌:根据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配伍禁忌,制定专门表格,方便医务人员熟悉、查阅;大致分类,青霉素类不可与酸性药物、碱性药物、胺、醇、同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维生素C等配伍,在感染性休克抢救时,不宜与新福林或阿拉明混合静滴[15]。(3)皮试试验:青霉素皮试液在常温下现配现用,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3h,禁止将稀释皮试液放入冰箱内保存;用0.5%碘伏溶液消毒注射部位皮肤[16];皮肤注射针头要求细小锋利,皮试操作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为防止药液渗出血管外,可先行盐水试穿刺;注射部位选择上肢腕横纹上2~3横指正中处,呈15~25°角快速进针,宜深,此处属神经末梢部分,可避开血管,患者只感微痛或不痛。(4)配置因素:环境温度应为常温;溶媒选择,青霉素类(最适pH值6.0~6.5)在临床中,若单纯应用于抗感染治疗,患者又无钠盐摄入的禁忌证,一般选用0.9%氯化钠溶液(pH值为4.7~7)为溶媒,若有特殊情况,可改用葡萄糖溶液(pH值为3.2~5.5);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3h,尽量现配现用;严格核对配伍禁忌表,防止不合理联合用药。(5)用药途径、间隔:青霉素类给药途径一般为肌肉注射、静脉滴注,特殊情况下可口服,但易被胃酸消化酶破坏;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为0.5~1h,一般给药后4h血液浓度便已降至最低值,细菌可在6~8h后重新繁殖[17],故应用时要快速进入体内,保证短时间内可形成高血药浓度,采用大中静脉间歇快速滴注,用药合理间隔为8~12h,也可在晚间肌注一次,一般用药2~3次/d,注意严格“分次配制,分次输入”,以保证充分发挥杀菌效果,连续使用3~5d,症状减轻后再巩固用药1~2d,若症状无改善,需立即停药。

1.2.3调查及评价方法

调查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及入选病区监控人员组成调查小组,组内人员经过系统培训后,按照统一调查方法收集各病区病例资料,逐一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病史、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等。评价方法:根据青霉素类抗菌谱、用药指征等,统计比较超范围使用、不当使用情况;根据青霉素类配伍禁忌标准,统计比较不科学配伍情况;根据《中国药典》,统计比较不规范给药情况,包括溶媒选择、剂量选择、给药次数及间隔等。

1.3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并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科室应用构成比

如表1,实施规范化用药制度后,除内科、五官科,其他科室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应用构成比显著下降(P<0.05)。

表1两组间各科室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应用构成比比较(例,%)

3讨论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其中青霉素类是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第一种抗生素[18]。随着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滥用、不合理用药情况日趋严重,导致耐药性增加。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主要有三种机制:(1)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使得青霉素水解灭活,此为最常见机制;(2)细菌内的青霉素作用靶位,即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3)细菌细胞壁对青霉素的渗透性下降。临床应对耐药性增加的常规策略是增加用药剂量,虽可短暂提高疗效,但从长远看疗效非但未改善,耐药性进一步增加,毒副作用进一步增大,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19],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医院应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我院实施青霉素类规范化用药制度前,其临床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忽视皮试重要性,常出现“假阳性”结果;用法不规范,表现为忽略影响药效的环境、温度、pH值、溶媒、放置时间、用法用量等因素;配伍不科学,药物间配伍科学与否与疗效发挥好坏密切相关,配伍不当不仅会降低疗效,还可引发不良反应,甚至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忽略青霉素类抗菌谱,滥用于感染预防、病毒性疾病,既无疗效,浪费资源,还耽误患者治疗。

根据上述问题,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本组制定并实施了规范化用药制度,将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应用流程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从表1看出,实施规范化用药制度后,我院主要科室的青霉素类应用构成比明显下降(P<0.05),侧面说明滥用情况有所改善;从表2看出,严格遵循“一般感染仅用单一药物,严重者用二联,尽量不可用三联”的原则,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联用情况明显减少(P<0.05),二联、三联构成比分别从39.2%、13.3%下降到26.3%、2.2%;从表3看出,规范化用药制度实施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如无指征用药、配伍禁忌、皮试“假阳性”、溶媒选择不当、超剂量、用药不当等,均明显减少(P<0.05),说明青霉素类应用安全性显著提高了。青霉素类实际应用,首重对症用药,如无特殊情况,应用需有适用指征;其次是配伍禁忌,处方中常可见药物联用,需严格遵循配伍禁忌表;皮试试验是预防青霉素过敏的重要手段,护士应全面考虑可影响皮试结果的因素,胆大心细,争取一次成功;重视配置因素是基础,配制需在常温下,操作严格无菌,选择适当溶媒,现配现用,切忌放置过久;用药途径及间隔正确是疗效充分发挥的保证,需充分考虑青霉素类半衰期、细菌繁殖期等,选择合适给药途径及间隔。

另外,除皮试过敏外,青霉素生产过程中若原料纯度不够,可产生如青霉烯多肽或青霉噻唑多肽等杂质,应用时可引发即发或迟发型的过敏反应。青霉素代谢产物,如与蛋白结合的青霉噻唑酸酯类、苯青霉酰、苯青霉素等,也可引发过敏反应。青霉素类过敏症状以药物热、斑丘疹、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等为主,一般停药后症状、体征便可迅速消失[20];严重反应有喉痉挛、气管痉挛、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其中过敏性休克以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紫绀、昏迷、肢体强直、惊厥等表现为主,可在短时间内致死。因此,临床应用青霉素时,务必备好常规急救用品,如氧气、0.1%盐酸肾上腺素等,首次使用青霉素类需全程监控,用药后需保持警惕,防止不测。

综上所述,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关键在于对症用药、配伍禁忌、皮试试验、配置因素、用药途径及间隔等因素,严格执行规范化用药流程,必能改善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1]薛闻俊,王颖.小议青霉素的发展历程与临床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7):181.

[2]陈新谦等.新编药物学[M]第十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8.

[3]HusentonWJ,DickersonL.Antibioticresistanceandtheneedforrationaluseofantibiotics[J].JMedLiban,2001,49(5):246-256.

[4]LesenO,RobinF,CorbinV,etal.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usinanepidemicsituation:Screningatadmissionforpatientsatriskofcarriage[J].PresseMed,2006,35(7-8):1167-1173.

[5]吕发顺.青霉素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7):177.

[6]BozdoganB,EdnieI,CreditoK,etal.DerivativesofaVancomyc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asstrainisolatedatHersheyMedicalCenter[J],AntimicrobAgentsChemotter,2004,48(12):4762-4765.

[7]JointTaskForceonPracticeParameters,AmericanAcademyofAllergy,AsthmaandImmunology,etal.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naphylaxis[J].JAllergyClinImmunol,1998,101(suppl2):S465-S528.

[8]万林峰.浅谈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2):627.

[9]吕秀荣等.青霉素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3):461.

[10]周玥等.青霉素类抗菌药过敏及皮试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8,11(1):98-99.

[11]刘艳军等.头孢哌酮致消化道出血[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1):44.

[12]张汉道等.浅谈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1):359.

[13]李芳.青霉素临床应用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8):1118.

[14]任仕莲.关于不合理应用青霉素分析[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0,8(3):58.

[15]王金英等.再谈青霉素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华章,2010,(1):158-159.

[16]毛竹叶等.青霉素的临床合理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24):2234-2235.

[17]张晶等.青霉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7):25.

[18]AmericanAcademyofAllergy,AsthmaandImmunology,AmericanCollegeofAllergy,etal.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naphylaxisanupdatedpracticeparameter.JointTaskForceonPracticeParameters[J],JAllergyClinImmunol,2005,115(Suppl3):S483-S523.

[19]邹存丽.滥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82.

[20]GruchallaRS,MunirPirmohamedM.AntibioticAllergy[J].NEnglJMed,2006,354:6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