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灌木植物茎叶护坡水文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1

黄土区灌木植物茎叶护坡水文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莹毛小青

张莹毛小青(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16)

[摘要]灌木植物的茎、叶生长特征对植物护坡的水文效应影响明显。本文通过试验对比植物株高、分枝、小区覆盖面积等指标,分析各指标对护坡水文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灌植物护坡的水文效应,灌木以四翅滨藜突出。根据试验区灌木植物地上部分生长特征所表现的水文效应,在试验区及与其环境条件相同的边坡,采用四翅滨藜护坡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灌木植物护坡水文效应黄土区

植物具有显著的保持水土和稳定边坡的作用,其护坡作用主要体现在坡面植物地下根系的力学效应和植物根、茎、叶的水文效应两个方面[1,2]。一方面,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水,从而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提高坡体土壤水分蒸发和渗透能力、增强土壤抗冲性和土体抗剪强度,提高边坡稳定性[3];另一方面,植物通过其茎叶对降雨的截留、削弱溅蚀、抑制地表径流等作用,有效防治坡面水土流失,改善坡面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应[4]。草本与灌木由于其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因此采用草本和灌木进行护坡,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性措施之一[5]。本文通过试验区种植灌木植物,并对植物株高、分枝、小区覆盖面积等生长指标进行观测、统计,分析其对护坡水文效应的影响,从试验区灌植物护坡的水文效应,最后评价出试验区所种植的灌木植物的护坡水文效应。

1试验区基本概况

西宁及其周边地区属于高原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地处青海东部湟水河流域河谷,多年平均降水量372.6mm,年内分布极不均匀,一年中8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且多以暴雨和阵雨形式出现,具有历时短、强度大、降雨集中特点。最大年降水量为541.2mm,最小年降水量为196.4mm,最大日降水量为62.2mm,最大小时降水量为30.1mm,一次性连续最大降水量为60.4mm[6]。深厚黄土覆盖、坡度陡,植被覆盖差;试验区及其附近居民活动集中,暴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滑坡等灾害现象频繁[7]。试验区设在西宁城北二十里铺泉湾青海大学农科院,试验区面积约8m×1m,坡度约30°,属于人工堆积的土质边坡,坡向属半阴半阳。

根据研究区当地气候条件和植物分布类型,确定四种灌木作为护坡供试种,为柠条锦鸡儿、四翅滨藜、霸王、白刺。试验区总面积8m2,分4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1m×1m。灌木均采用为单播方式,播种深度为1~2cm,其中灌木为穴播,穴距为5cm,每个小区种9行。

2试验区灌木植物茎叶生长特征

在试验区四种灌木生长3个月、4个月和5个月时,分别观测了其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小区覆盖面积。结果表明,各生长指标均随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如表2所示。小区覆盖面积大小依次为四翅滨藜>霸王>柠条锦鸡儿>白刺。在生长了3~4个月时,平均株高随生长时间的增高幅度变化不显著,而在生长了4~5个月时,四翅滨藜的株高随生长时间的增高幅度表现最大,其次为霸王、柠条锦鸡儿,白刺的增高幅度最小;小区覆盖面积在生长了3、4、5个月时,其增加幅度不明显。四种灌木小区覆盖面积大小依次为偃麦草>披碱草>细茎冰草>赖草。据统计,柠条锦鸡儿的叶片数量和叶层较白刺多,仅次于四翅滨藜和霸王。四翅滨藜的小区覆盖面积在四种灌木中最大,其次为霸王、柠条锦鸡儿,白刺最小。

灌木植物茎叶的水文效应与灌植物的生长特征有密切关系。植物株高高,其叶片分层多,将降落下来的雨滴进行多次缓冲,削弱雨滴的动能,降低雨滴对地表的溅蚀;植物小区覆盖面积大,其降雨截留作用强。从四种灌木植物的株高、分枝、小区覆盖面积生长特征综合评价得出,随着时间的增大,四种灌木茎叶的降雨截留、削弱溅蚀和抑制地表径流的作用增强,由大到小依次为四翅滨藜>霸王>柠条锦鸡儿>白刺。

3结论

本文围绕试验区种植的四种灌木,进行了植物株高、分枝、小区覆盖面积等指标的统计与测量,分析了灌木茎、叶对护坡水文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粉土质边坡中,应选择具备较强生长适应能力、生长速度快,且根系发达、茎叶生长茂盛、覆盖面积大的灌木植物进行护坡,使灌植物在护坡中充分发挥其水文效应,达到固土护坡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环境景观效应。

(2)试验区四种灌木的生长指标,随植株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四种灌木中四翅滨藜和霸王的平均株高、单株平均分枝数和小区覆盖面积比柠条锦鸡儿和白刺大;生长5个月后,灌木的覆盖率可达32%~45%。

(3)依据四种灌木的生长特征评价得出,四种灌木茎叶的水文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四翅滨藜>霸王>柠条锦鸡儿>白刺。

参考文献:

[1]李志清,胡瑞林等.生态防护在高速公路护坡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5,13(2):280-284.

[2]周德培,张俊云.植被护坡工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李国荣,胡夏嵩,毛小青,朱海丽,段晓明.寒旱环境黄土区灌木根系护坡力学效应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