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我院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2017年上半年我院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邱双成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5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2017年上半年我院处方用药合理性,了解我院处方用药现状,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17年上半年我院门诊开出的7535张处方进行统计审核以及回顾性分析,分析2017年上半年我院处方用药合理性。结果:7535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有105例(1.39%),其中包括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重复用药、给药途径不合理、溶媒不合理、诊断与用药不符等。结论:2017年上半年我院用药基本合理、处方基本规范,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关键词】:处方用药;合理用药;门诊处方;

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物品种不断增加,用药的合理性也越来越受人们重视。药物的合理应用指药物符合患者临床需要,所用途径、剂量和疗效符合患者情况。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会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可能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为了提高我院门诊处方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以及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本次研究对2017年上半年我院门诊开出的7535张处方进行统计审核以及回顾性分析,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上半年我院门诊开出的7535张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以及处方点评制度为评估标准,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审核以及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各个普通科室、专家门诊,具有一定代表性。

1.2处方评估标准

不合理用药包括:①处方格式及书写不规范,如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或住院病历号书写不清,自然项下有缺项、简写、不正确或涂改不清,科别、开具日期、临床诊断、品名、诊断、剂型、用法用量、规格、剂量、单位及调剂人员、医师签名书写不清;②处方用药不合理: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药物滥用、有配伍禁忌、用法用量和剂型不合理、药品超剂量等。处方用纸不合要求,开具处方后空白处未画斜线的或医师签名与药学部门留样备查式样不同的处方。

2结果

此次调查共评价处方7535张,合理处方7430张,占评价处方的98.61%,不合理用药处方数105张,占评价处方的1.39%。这105张处方不合理用药的类型包括给药频次不合理、单次给药剂量不合理、重复用药、给药途径不合理、溶媒不合理、诊断与用药不符、药理配伍不合理。详情见表1。

3讨论

3.1给药频次不合理

在给药频次不合理情况的这12张处方中,其中有标注患者采用头孢拉定进行静脉注射,头孢拉定的给药频次为每日2次。给药频次应为每6小时1次。若两次给药的间隔时间过长,抗菌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还有标注患者采用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氯雷他定片的给药频次为每日3次。其说明书中标注成人及12岁以上的儿童每日服1次,给药频次偏多,患者会有头疼、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产生。

3.2单次给药剂量不合理

存在单次给药剂量不合理的这21张处方中,其中有标注患者采用补肾益脑丸进行治疗,补肾益脑丸的单次给药剂量为每次4粒,其说明书中标注用量为每次8~12粒,单次给药剂量偏小。

3.3重复用药

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二者抗菌谱及作用机制相同,不宜合用。重复用药不仅会造成药品的浪费还可能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及毒副作用的增加。含有他汀类药物的制剂联用,会增加横纹肌溶解症的不良反应发生机率等。

3.1.6溶媒不合理

存在溶媒不合理情况的这9张处方中,其中有标注将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并对者进行静脉滴注。研究表明,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加入到含有葡聚糖、葡萄糖或酸性碳酸盐成分的溶液中,药物的稳定性会降低。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时,应选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媒。

3.4药物不合理配伍

氨茶碱与左氧氟沙星。氟喹诺酮类药物会抑制茶碱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引起中毒反应。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有肾毒性,不可与其他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合用。可用青霉素类代替,减少对肾的伤害。

3.5不合理用药形成的原因

3.5.1业务能力欠缺

少数的医生业务能力欠缺,对药物的用途、作用、注意事项、配伍禁忌不太熟悉,对病情诊断不明确,对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不了解。

3.5.2信息掌握不及时

一些医生没有及时掌握新的药物信息,仅凭以往的经验以及原来的知识来开具处方,可能引起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3.6改进措施

定期开展有关合理用药的教学指导,建立医师合理用药意识。为临床医师讲解对药的理化性质,生物利用度、半衰期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知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及时处理用药问题。

4总结

对2017年上半年我院门诊开出的7535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我院用药基本合理、处方基本规范。其中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其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有利于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陆干明.2006~2007年我院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11):868-870.

[2]杨波.从安全性角度对药品说明书异同的调查分析(二)——从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进行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2):154-156.

[3]王儒强,赵同清,王兆斌等.2010年我院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J].淮海医药,2012,30(4):294-296.

[4]黄毅岚,罗宏丽,王述蓉.2006~2007年我院西药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外医疗,2009,(15):3-5.

[5]付文鹏,王迦雯.2012—2014年我院门诊医保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J].天津药学,2016,28(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