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ldflow的汽车散热格栅浇注系统优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Moldflow的汽车散热格栅浇注系统优化设计

朱晓晴齐一鸣

朱晓晴齐一鸣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分析汽车散热格栅质量受浇注系统的影响。对塑件原成型方案展开模拟分析,发现塑件表面位置形成熔接痕的具体原因。对浇注系统做出相应优化之后,熔体充模阶段较为均衡,型腔内部各个格栅端部位置接近充满,防止格栅位置形成熔接痕,型腔内部需要的充模压力较低,型腔内部温度分布较为平均,塑件出现的翘曲变形不大,增强了塑件的外观性能以及质量。

关键词:汽车散热格栅;浇注系统;优化设计

一、对塑件原成型方案的模拟分析

(一)浇注系统分析

塑件原材料采用ABS,来源于GE公司,品名CycoloyPC/ABS牌号MC1300。

塑件原有成型设计方案采用的浇注系统结构详见图2。由于塑件规格较大,模具内部熔体流动距离较长,塑件需具备较高质量的外部表面等特点,为提升生产率,模具浇注系统运用热流道数量为3条,浇注点位为9点的方法。热流道半径为φ6mm,流道等效半径φ5mm[1]。

图1浇注系统结构

(二)冷却系统分析

定模选取4组水路进行冷却,水道之间距离为60mm,半径φ5.75mm,与腔表面位置距离为30mm。动模侧选取隔板进行冷却,水道半径φ9mm,水道端部位置与型腔表面距离为20~30mm。

(三)成型工艺参数分析

塑件原有成型设计方案采用的成型工艺参数详见表1。

表1成型工艺参数

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液时间/℃冷却时间/℃

260754226550

(四)模拟分析结果

于格栅外表面位置产生众多熔接痕。对熔体流动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显示,熔体于填充型腔阶段流程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致使两端熔体出现回流,同中部位置格栅熔体发生对接,于格栅表面产生众多熔接痕。熔接痕的形成势必引起成品强度无法满足要求[2]。

二、对浇注系统进行优化

为使塑件原有成型设计方案内熔接痕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对原有设计方案浇注系统做出进一步优化,浇注口优化为6×2(mm),热流道距离优化为12mm。于优化之后对浇注口位置以及分流道等效半径采取调整,能够使熔体于同一时间推进。优化之后浇注系统结构详见图2。

图2浇注系统结构

三、塑件浇注系统优化后成型设计方案模拟分析

通过对浇注系统采取优化之后,运用Moldflow软件的功能,分析熔体填充型腔过程以及型腔内部发生的温度变化、压力变化以及熔接痕于塑件发生的形变,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一)熔体填充分析

浇注口位置,熔体慢慢填充型腔内部,实际充模所用时间3.65s。优化之后的浇注系统使得熔体充模更加均匀平衡,型腔内部全部熔体可于同一时间推进,各个格栅端部位置接近同一时间充满[3]。

(二)熔接痕分析

与原有设计方案进行对比,优化之后的浇注系统可以将熔体于同一时间充满型腔内部,从而有效防止熔接痕的出现,增强了塑件的性能以及外观质量。(三)型腔压力分布

优化之后的浇注系统型腔内部压力分布情况详见图8,通常V/P转换过程中型腔整体成型时间段内压力处于最高值,达到71.68MPa,因此对于运用优化之后的浇注系统而言,成型塑件需要的型腔压力相对较小[4]。

图3型腔压力分布

(四)型腔温度分布

型腔上部位表面位置的温度介于77~96℃之间变化,浇注口位置临近区域温度相对偏高;型腔下部表面位置的温度介于80~96℃之间变化,型腔上部以及下部表面位置温度差约为5℃左右,相比较于目标温度(模温数值为80℃),型腔温度能够符合要求。

(五)塑件变形分析

塑件整体产生的变形量介于0.026~3.345mm,产生的变形相对较小。A位置的整体变形量为2.986mm,B位置产生的变形与A位置较为相似。A、B之间原有尺寸805.6mm,变形后缩减为802.8mm,发生的收缩变形相对较小。塑件的变形通常产生与两端位置,翘曲变形方向为向上,约为2.7mm。

结论:对于成型格栅外表面形成的熔接痕,运用Moldflow软件模拟分析塑件原有设计方案,于原有设计方案内,两端位置料流距离较短,型腔两侧位置预先充满,而后中部充满,引起型腔两侧位置的熔体发生回流,并与中部位置的熔体融合,与格栅表面产生熔接痕。鉴于此,对原有设计方案做出优化,确保熔体填充型腔均匀,放置产生熔接痕,增强塑件性能与外观质量。分析结果证明:对浇注系统采取优化之后,型腔需要的充模压力较小,型腔内部温度分布较为平均,塑件发生的翘曲变形相对较小。运用优化之后的方案制造的塑件与分析结果一致,塑件原本存在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林幼文,姜思佳,盘承军.基于CAE和神经网络的汽车进气格栅注塑成型优化[J].塑料工业,2017,45(09):72-77.

[2]姚健.基于Moldflow的汽车后上保险杠的注塑成型工艺优化设计[J].技术与市场,2017,24(08):1-4.

[3]刘峰,沈洪雷,袁毅.基于MoldFlow的板型塑件浇注系统及工艺优化[J].模具制造,2017,17(05):57-60.

[4]崔小松.基于Moldflow的仪表台出风口浇注系统优化分析[J].塑料工业,2017,45(04):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