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谈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

方熙程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中市供电分公司江苏扬中212200)

摘要:本文针对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区域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服务

1能源互联网的模式和发展理念

1.1能源互联网的雏形

由于能源互联网还处于理论和框架搭建阶段,因此定义还不够清晰。以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为例,其主要包括智能变电站、储能系统、分布式能源接入等。通过实例可以看出,其中的用电量信息采集与电能质量监测已经实现了能源互联网中对于大数据的定义,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否能够投入实际应用,以及其中的数据开放性和使用效率还需要做进一步认证和优化。

1.2能源互联网的类型

能源互联网可分为全球能源互联网、互联网+能源以及区域能源互联网3种类型。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本质是特高压,其对于循环利用以及可再生绿色能源的输送和应用有着重要作用,因其互联性强、智能程度高,也被称之为国家电网中的能源互联网;而互联网+能源主要包括新能源以及BAT的合作形势,用这种新型的形式使得商业模式能够进一步创新发展;区域能源互联网主要指的是综合能源服务,是在多能互补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这种类型下,由于售电+综合服务模式能够将节能服务进行整合,因此较于产业链延伸模式有着一定的优势,这主要是由于产业基础不需要很好,门槛较低。

1.3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契机

由于现今对于热电负荷的刚性需求较高,因此清洁能源的发展也就越来越快。同时,用户希望在此期间再次降低能源成本,这也就促使了能源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产业发展的契机在于区域的用能需求,这也需要相关人员在此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2从售电服务到综合能源服务

2.1核心竞争力

综合能源服务较传统能源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两个方面:收益来源和获利能力。对于收益来源来说,由于综合能源服务涵盖范围较广,电源、配网和大用户都是收益的主要来源;而获利能力最关键的体现在于技术能力的突破,除此之外还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以及资源的足量供给。将上述资源进行整合后,能够将综合能源服务的能力全部体现出来,以便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主体驱动力

在实际的综合能源服务过程中,要确定项目主体,包括政府、电力、用户等,而其中政府和电力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用户则是主动方。在当今产业环境下,电网以及燃气会加快产业转型的速度,这也就使得主体并不是固定的,可能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相互转换的现象。

2.3综合能源服务盈利模式

为了加快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速度,需要确定其盈利模式。现今综合能源服务的收益来源较少,主要包括土地增值、能源采购、基础服务以及增值服务4个方面。其中,随着环境的改善以及入驻率的提升,园区用能也随之增加,各种能源,如电力、燃气等的议价能力也就相应提高。核心服务的主体就是能源服务以及套餐设计,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节约成本,结合套餐设计中的综合包、应急包等强调服务类型。目前,清洁能源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基础服务由原本的传统火力发电等已经转变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清洁能源发电,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增值服务包括工程服务和资产服务两个方面,从根本上看,综合能源服务就是一种能源托管模式的服务。

3综合能源服务的核心能力建设

3.1业务阶段

想要做好综合能源服务工作,首先就要对市场环境进行调查,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市场进行扩展,并制定出针对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控制计划;其次要大力发展能源技术,这不仅能满足用户现有的刚性需求,也为用户后续的潜在需求的挖掘和满足打下基础;最后是要创新商业模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智慧能源和“互联网+”,以二者作为主体能够快速放大盈利空间以及拓展市场。

3.2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的搭建对于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能将感知层、数据层、通信层以及决策层联系起来,提高数据可靠性,保持数据多样性。目前,由于数据挖掘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已经能够使业务模式实现数据增值。

3.3业务设计

业务设计主要是需要考虑地区和用户主体,对于当地的政策和用户需求都需要做具体整理和分析,以便将能源互联网融入到业务体系之中。

3.4方案设计

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针对单个项目要设计业务场景,在考虑各个因素(用户需求、财税政策等)后优化技术路线,在完善技术路线的基础上确定电力以及土地等实施条件。

3.5关键技术

综合能源服务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分为售电服务模式、煤气分布式能源、光伏能源、储能模式、节能技术以及大数据系统6个方面,利用这6种关键技术能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并且新式能源的大量应用能大幅度降低能源价格,实现对于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在现有电价体系的基础上推广储能应用,以实现用户对主供能影响的进一步评估。

3.6综合能源服务的进入策略

综合能源服务的进入策略要结合两个层面进行制定,首先是项目层面,盈利模式的正确设计以及利益关联机制的建立,能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需要正确选择用户,结合政策以及经济情况进行选择,使其具有量多负荷特性;其次是从业务层面来说,要确定业务拓展的路径,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提高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以关键技术作为竞争主体,做好产业生态建设工作,从而实现产业盈利。

4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路线和业务全景

4.1能源互联网发展路线

以能源产业和能源互联网的价值作为基础,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阶段,以能源和信息作为主要联系和阶段成果。初级阶段主要目的是形成分布式发电并全面参与电力交易的格局,将更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而中级阶段是以信息为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具有人工智能特点的中级能源互联网,这也是全面实现能源互联网应用的一个必要条件。

4.2区域能源互联网业务全景

由于区域能源互联网覆盖范围较广,其中包括工程平台、服务平台、金融平台以及交互平台,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相关方也较多,因此全面布局需要多个企业的互相协助。通过四大平台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出区域能源互联网的优势,并为后续的综合能源服务打下基础。

4.3区域能源互联网业务发展阶段

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分为负荷侧建设、着重配网建设以及源端与供给侧连接3个阶段,通过提升企业效益和系统投资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逐步建立起区域能源互联网业务的雏形,使得综合能源服务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能源互联网企业现今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促使完成业务转型,拓展业务空间,从而带动综合能源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娟.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2]戚艳,刘敦楠,徐尔丰.面向园区能源互联网的综合能源服务关键问题及展望[J].电力建设,2019,40(01):12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