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目标管理研究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3

高校目标管理研究初探

唐秀丽

唐秀丽

[摘要]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目的明确、效果显著的管理方式,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组织的管理之中。本文通过介绍、分析高校目标管理的内涵及其特征,阐述高校推行目标管理的必要性,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目标管理研究

一、高校目标管理的内涵

目标管理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组织进行管理,让每个成员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自己的个人目标,并努力达到个人的目标,从而使总目标的实现更有把握。在目标管理的实施阶段和成果评价阶段中,应该充分信任成员,实行权限下放和民主协商,使成员实行自我控制,独立自主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还要依据完成目标的情况对每个成员给予奖励[1][2]。

目标管理理论既是一种管理的哲学,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它的精髓在于它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条理性。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的哲学,强调的是它的深度和广泛的适用性。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是指组织确立总体目标,再把总体目标引导到组织中的各个部门直至每个成员;各部门及每个成员由此制定各自目标,并确定行动方案、组织实施、定期进行成果考核的管理方式。目标管理作为管理方法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组织目标是由组织中上级管理人员同下级管理人员以及职工一起共同商定的,组织总目标决定每个部门以及每个人担负的任务、责任及应达成的分目标。二是总目标和分目标是作为单位部门和个人开展活动的依据,组织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达到这些目标进行,将履行职责变为达到目标。三是以目标为依据对单位部门和个人进行督察与考评[3]。

高校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理念在高校院(系)管理中的运用,是高校管理者根据一定时期内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确定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层层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定出各层次以至每个人的分目标,使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从而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目标管理体系。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法,高校院(系)目标管理将管理重心下移,赋予院(系)更多的自主权,使院(系)能发挥主动性,实现治事与用人的有机结合,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同时,高校院(系)目标管理通过目标的逐层分解,使各部门和人员的目标与责任相结合,权利与利益得以量化,强化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使学校的总目标得以有序实现。

二、高校目标管理的特征

高校目标管理是一个目标管理体系,既具有一般目标管理系统的共性,也有明显的特征。

(一)注重总体。高校目标管理的总体性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指从制定工作目标到实施目标以及考核、奖惩目标等一系列工作是一个总的管理过程,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闭环”管理系统;二是指目标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学校主要领导的统一指挥和很多部门特别是重要职能部门的组织和参与;三是学校年度工作目标是对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纵向分解,年度工作目标涵盖学校当年工作的最重要内容,通过实现工作目标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逐步落实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4]。

整个目标管理实行参与管理,民主管理。强调组织的整体性和行动的一致性。组织通过制定目标,让每个成员明确共同奋斗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子目标的内容与形式虽然不同,但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都必须以总目标为依据,以利于总目标的实现为原则,通过目标分解,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通过成果考评,增强每个成员整体观念,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注重实效。高校目标管理应具有实效性,即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应在面对管理方式变化时具有可塑性和适应性,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地管理。目标是未来一年、两年或更长时间所要达到的期望值,随着形势的变化,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及环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原来难以实现的目标,现在可能已失去努力实现的意义,原来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没有影响的因素,现已成为迫切要实现的任务,所以,目标的实现是伴随着目标作适当的调整的过程。实效性的目标管理使目标在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速度等方面能与时俱进,确保目标成为促进整体和部门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使整体和部门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生机和活力,体现出目标的动态特性[5][6]。

(三)注重成果。成果是指一个组织设定目标水平的高低及这些目标实现的程度。目标管理重视成果,强调实效。其操作方式为:检查每个基层单位或个人究竟为整个组织做了多少贡献,为实现整体目标做出了多少成绩,这样有利于克服懒散和虚假,起到争先进、促后进的作用[7]。

三、高校目标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高校实行目标管理是在学校管理创新方面采取的一个新举措,对于学校的内部管理工作而言,目标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清楚、奖惩更为分明,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实行目标管理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优化管理,解决集权与分权、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任务不清晰、教职员工责任心与纪律性的缺乏等诸多问题,如何发挥各级组织和领导的作用,如何充分调动校属各单位办学积极性,都是地方高校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因此,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服务效率,使得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6]。

高校实行目标管理可以使学校对各级部门的运做和成效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把握,根据学校的总体办学目标来做出科学的决策和管理。从整体来看,高校的目标管理也可以帮助高校更直观、更全面地认识自身,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长处、短处及有待挖掘的潜力,同时还可以看到自己和其它学校的关系和距离,由此科学合理地规划自身的发展并力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推动高校管理日益完善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高校实行目标管理体现高校以人为本、民主办学的理念。

高等教育是一种非盈利性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性基础产业,高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培育与管理,这与目标管理的本质要求是相互契合的。目标管理是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上一种管理理论,非常重视人的管理,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高校推行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院(系)、职能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其生产出高质量的知识和人才产品,这也符合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它通过下级对目标制定的“参与”,将“它控”变为“自控”,从而能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把学校各层次目标和个人目标融入到实现学校总体目标之中,创造出一种基层欲望与学校目标相统一的、最大限度的激励士气的工作与管理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校实施有效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通过实行目标管理,将整体化的学校目标细化到各个部门,再细化至每个教职员工的个人目标,实现学校大目标与部门,个人小目标的结合。在目标转化的同时,赋予一定程度的个人自主权,为个人施展才华提供条件,使得个人目标富有激励性,从而有利于调动每一个教职工的积极性,实现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可以说,这种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民主办学的理念已经得到各高校的认可,并在各项工作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在办学实践中具体体现为教育以育人为根本,办学以教师为主体,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与办法的实施充分尊重学生和教职工的意愿。在管理行为上实行以人为中心的、宽容的、放权的管理原则,把个人目标同单位组织目标很好结合起来,为教职工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在这种管理制度下,上级与下级之间是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的。这种充分相信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能力的管理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个人价值在实现目标中得到充分满足,必然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三)高校实行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自身管理效率。

高校管理跟其他产业管理一样都重视结果管理。通过目标管理将学校的整体目标和任务转化分解为部门一定时段内的成果目标。这些目标既是高校整体工作的努力方向,又是学校指导、检查和考核各部门工作的依据。一方面,通过目标分权组织体制,学校根据分解目标内容在一定范围内给各部门自主权,使其充分运用自主权实施自主管理,充分发挥潜能,充分谋求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目标管理,学校定期检查目标进度,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据以评价各部门的工作绩效和成果。这种管理方法有利于形成院(系)独特的成果效应,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个管理者乃至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运行的效果上来看,科学的目标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

高校实行目标管理,促使与学校教育质量密切相关的主要职能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同时职能部门在和院(系)相关的管理活动中也会更有威信和高效。明确了责、权、利的关系,突出体现了高校管理的“条理性”,有利于管理服务效率的提高,使高校管理工作建立在更加科学、规范的平台上。

四、高校目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由原铁岭师范、铁岭师专和铁岭职工大学合并而成,是一所集师范教育、高职教育、成人教育、联办本科教育和国外合作办学于一体的多层次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以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勤奋、创新”的校训,按照“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立足辽北、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把学校建设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大学”的奋斗目标。近十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深化改革,优化机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实行目标管理,在我校快速发展的十年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8月,学校将原来的十一个系、二个教研室、一个中心合并、重组为五大学院、一个教学科研部,开始推行院(部)目标管理法,通过目标管理将学校总体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院的目标。通过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实行责、权、利的统一,激发了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我校的院(部)目标管理,是紧紧围绕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中心工作展开的。结合学校与院(部)中心工作和现实状况,制定了包括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的第一项任务类目标,第二项是管理类目标,包括人事、财务与资产管理,第三项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三项目标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其中第一项任务类目标是中心和重点,通过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目标管理的监控制度,使学校领导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各项工作的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学校围绕目标还制定了考核指标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它是对目标的具体细化和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如为保障院(部)管理目标顺利实施,建立了一套奖惩制度。学校利用绩效工资总额的30%中的10%与考核结果挂钩,设立全勤奖和科研奖;对考核未达标的教职员工实行惩罚;对所扣的奖金学校不留存,采取全额拨给院(部)作为学科建设基金。

几年来,我校推行的院(部)目标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专业建设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辉煌成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学校正朝着建设本科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为诸多高校的发展创造出较高的效率。然而,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追求,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目标,高校只有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探索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保证高校目标管理工作能够真正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

注:

[1]高校目标管理面临的困惑与思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7(25)4:23-31.

[2][美]StephenP.Robbins.管理学[M].黄卫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60-162.

[3]地方高校实行目标管理的战略意义与平台路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9)3:107-110.

[4]试论高校目标管理的主要特征[J].现代教育科,2007,4:49-51.

[5]郭必裕.对高校目标管理中目标的本质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4,(5).

[6]高校目标管理的主要特征及实施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29)11:38-44.

[7]关于高校推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28)4:119-122.

作者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邮编:112001

(责任编辑陈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