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在农村发展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预防医学在农村发展对策

李同义高文义李斌赵瑜玲

李同义高文义李斌赵瑜玲(甘肃省秦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秦安741600)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439-02

【摘要】农村预防医学的发展是关系到中国九亿农民能否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农民、农民工近年出现的系列社会、心理问题,阐述农村预防医学发展的策略问题,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及社会学角度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预防医学发展对策

预防医学是一组范围广泛的学科群,其发展趋势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生命科学本身的发展推动基础医学理论更深入的影响着预防医学;另一方面是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对预防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农村九亿农民的健康对预防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农民问题是中国的主要问题,农民的健康是中国有特色的预防医学研究的重点,它推动各学科向纵深发展。综合起来预防医学的发展对策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分化与综合相结合向以交叉综合为主的方向发展

任何学科发展,无不是纵向形成越来越多的分支学科,横向形成越来越多的交叉领域。前者是分化的结果,后者是综合的结果。分化的动因源于科学本身,它的认识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复杂过程与简单过程的叠加,复杂过程可视为简单过程的特例。这种认识模式导致自然科学的不断分化和各学科之间的隔离。在医学上则把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分割起来。长期分割对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对健康的需要是不利的。

如果说自然科学“分化趋势”和占主导地位的物理科学的影响决定了20世纪以来的自然观。那么,现代科学的综合趋势和发展迅速的生命科学和生态科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正在形成新的自然观。预防医学属于生命科学,因此,新的思维模式就必然成为研究预防医学的有力武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医学间交叉和融合趋势不断增强。在实践中许多国家都出现了防治结合的全科医生,并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从而充实和发展预防医学学科领域。我们的国家已在尝试培养这样的全科医生,为广大农民服务。

2研究方法上宏观与微观并重,推动预防医学全面发展

预防医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群体,首先从宏观上对疾病分布规律和流行环节以及对健康的因素进行研究,以往是,今后仍将是预防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然而仅从宏观上研究不够好,没有微观研究不能最终阐明原因,确定具体的流行过程。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成就为预防医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已在疫苗的研制、早期的诊断、发病机制和环境生物学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虽然微观研究方法推动了预防医学的深入发展,但宏观思维方法在预防医学的研究上仍有特殊的重要性。现在主张营养监测更宏观地包括营养素水平以外的婴儿死亡率、平均寿命、儿童生长发育指标等与营养密切有关的项目。这就从总体上反映了营养状况对健康的影响。因此,预防医学的基础研究必须采取微观和宏观并重的方法。

3研究器质性疾病预防的同时,重视心理、精神和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的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很大,注意心理卫生和保持心理健康是增强健康素质的重要条件。医学服务一方面从治疗扩大到预防,另一方面从生理扩大到心理,这是当前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心理学可能继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之后成为医学科学中的带头学科。健康心理学就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交叉综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将在促进人类健康上发挥重要作用。

4防病与保健相结合,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人口质量和生活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预防医学已不仅限于疾病的预防,而更要求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国以来我国的传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某些已经灭绝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因此,防治传染病仍是防病工作的重点。

至于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健康水平,提高对传染病和环境污染的抗病力,延长期望寿命,则与营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根据1993年国务院通过的“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食物构成及膳食指南以改善营养十分重要。

5医学预防必须向社会预防为主的方面发展,才能适应医学模式的变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认识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必须使医学更加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就是指全社会都把健康作为社会目标和人的基本权利,把健康投资作为重要的人力投资,把卫生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单靠医学预防对许多疾病的流行仍然无能为力,而须靠社会预防。我国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实际上就是贯彻“大卫生”观念和医学预防走向社会预防的具体行动。在农村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淡薄,加之软、硬件设施底子薄,急需我们在这方面努力。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至2000年我国人民将达到小康水平,扩大内需,正确引导消费,使人们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把健康教育放在卫生发展战略的首位,目前我国的“九亿农民健康”行动已经证实了。所以要把握机遇真正把这个关系社会预防的基础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