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浅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西尕

西尕青海省囊谦县民族中学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从更新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获取和处理新信息的才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培养教育观念获取新信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2-0088-01

随着新世纪曙光的到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和国家对人才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讨交流的自主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浅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身在创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克服传统的“我讲你听”、“我写你抄”的教学模式,抛弃那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文化知识的现象,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果往往是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另一部分学生是高分低能的理论者而不是实践者,这种教学方式根本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无法正确实施创新教育。儿童正确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于教师的有效培养,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留有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克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的良好学习习惯,创设快乐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有了创新精神就易激发创新能力。

二教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因为教育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它是将祖祖辈辈的教育家、学者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先进思想和人生价值观、教育观、审美观等传授给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学生是教师直接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学习的主人翁,是认识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引导、具体实施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愉快中掌握知识,在愉快中得到发展,可以使学生逐步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模仿成为创新,从依赖形成自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去创新

创新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积极的进行思维,诱导学生在课堂中直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但创新活动要注意个别差异性,由于学生遗传素质、生理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意志品质、气质类型的不同,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在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正如德国著名教育教第斯多惠所说:“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其特殊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给一模一样的东西”,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重视个性的发展,重视每个人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性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设立悬念、以旧引新、自己动手操作等方法去自主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如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等,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学会多观察、多了解、多记忆、多深入实践、多搜集资料,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奠定了实践基础。

四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和处理新信息的才能,诱发学生去创新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高科技信息的竞争年代,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自己要总结搜集信息并获取处理信息的方法,还必须培养学生主动接触实际、接触社会,把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并相互交流,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创新精神等得以展现,还要求学生通过听广播、看电视、阅读报刊等多种方式获取大量新知识、新信息,拓宽知识面,丰富视野,这样培养了学生获取新信息和处理新信息的才能,有了才能就有了创新的基础,学生就愿意去探索、去研究,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诱发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