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过程中相关性低血压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血透过程中相关性低血压的护理

南宇宏

南宇宏(包头市第八医院血透室014040)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272-02

【摘要】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有效的临床观察预防和护理,采取相应的措施,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

透析低血压是指血液透析时收缩压降低20mmHg或更多,或降至100mmHg一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一般发生率在10%~30%之间。根据其发生的特点分为:1发作型低血压即发生于透析开始后(3.5±0.5)h,发生率为10%~30%,平均动脉压下降20%以上;2慢性持续性低血压即发生于透析多年的患者,发生率为百分之5%~10%。其透析前收缩压低于100mmHg的,透析中血压则更低。根据其发生机制分为:搏出量依赖型低血压和全身血管阻力依赖型低血压。透析低血压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1血浆再充盈不足;2左室舒张功能不良;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失衡。透析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机制:1超滤的速率与容量;2透析液钠浓度过低或温度过高;3血液透析过程中进餐;4透前或透中服用降压药或镇静剂,尤其是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患者;5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患者;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7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8干体重估计错误,是预计脱水量过多;9其他原因。

临床资料:

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长期规律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透析相关低血压的患者96例,其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在29~82岁,平均年龄55.5岁,透析频率2-3次/周。基础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高血压肾病55例,糖尿病肾病5例,多囊肾1例。其中发生低血压并发症的占30%。

护理对策:

1加强卫生宣教:(1)控制透析期间体重增长幅度:透析期间控制好饮水量,体重的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5%【1】。(2)透析中进食要点:最好在透析开始时的1~2h内,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在透析前或透析中,应尽量避免进食和饮用含糖饮料。劝导血压不高的患者尽量避免在透析前3h后进餐,如果血压低于100/60mmHg时劝导患者不要再透析过程中进餐。(3)合理使用镇静剂和降压药:容量依赖性高血压由于超滤脱水,透析过程血压会降低,因此,透析前应避免服用降压药,尤其是血管扩张剂,可指导患者透析前停服降压药一次或减量服用。

2调整透析模式:(1)缩短透析时间:增加透析次数。(2)序贯透析:低-高或者高-低钠梯度序贯。(3)低温透析:将透析液温度设置在35.5-37℃的低温透析。(4)高低钠透析:高钠142~155mmol/L,透析3~3.5h,然后用低钠135~138mmol/L透析1~1.5h。

3症状性透析低血压紧急处理:(1)立即平卧,调低血流量,快速输入高渗溶液50%的葡萄糖溶液40ml或者0.9%的生理盐水100~150ml泵前输入。(2)对可调钠浓度的透析机还可以提高钠浓度帮助血压回升。(3)降低超滤量或停止超滤,必要时输全血或血浆,在临床中每小时超滤量以不超过患者体重的1%为宜【1】。

4做好病人的基础治疗:(1)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2)调整干体重。(3)改善心脏舒张功能。(4)降低甲状旁腺激素。(5)有效控制原发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6)纠正贫血。

结论:

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是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保证透析效果的关键。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