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N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ETN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护理

郑惠杨夏娟张芳

郑惠杨夏娟张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骨科福建福安355000)

【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型胫骨髓内钉(ExpertTibialNail,ETN)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19例应用ETN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患者采用术前处理,术后护理并注意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使踝关节的活动范围维持在基本正常水平。结果:所有患者膝、踝关节无萎缩,外观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结论:通过这种新型的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骺端的骨折,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患肢功能的锻炼,增加了踝关节的活动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对护理技术水平的肯定,从而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胫骨干骺端骨折;ETN;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204-02

胫骨干骺端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多由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引起,骨折粉碎,软组织严重损伤,且骨折接近关节,常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尤其胫骨远端软组织菲薄,不能提供良好的血供,临床处理比较困难,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点和热点,从而也给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自2012年2月—2014年6月,应用瑞士Synthes公司的解剖型胫骨髓内钉(ExpertTibialNail,ETN)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19例,经术前术后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29~66岁,平均38岁。其中闭合性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8例(Gustilo-Anderson分型:I型8例,Ⅱ型11例);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3例;AO/ASIF骨折分型:41-A2、43-A3型7例,43-A3型12例。

2.术前处理及注意事项

开放性骨折患者注意患肢皮肤的清洁,术前30分钟静脉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严格按照清创原则及步骤进行:生理盐水、双氧水、碘伏反复冲洗伤口至干净,清创后即行手术[1]。闭合性骨折患者患肢行跟骨牵引或长腿石膏托固定,于伤后3~5天择期手术。如是跟骨牵引患者需做好牵引的护理,注意各足趾的活动及按摩。如是长腿石膏托固定的患者,需注意抬高患肢30~45度,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密切注意足趾的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情况,特别需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术后护理

3.1患肢的观察及护理

3.1.1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运动、疼痛及患肢末端血运等情况,注意患肢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的搏动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3.1.2切口情况的护理(1)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切口敷料的干燥。渗血、渗液较多时,应及时给予更换敷料。(2)切口引流管的护理。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及脱出,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

3.1.3术后常规抬高患肢,患肢需高于心脏水平30~45度,注意膝关节可稍屈5~10度,避免患肢过伸位,使患者感觉肢体放置舒适。如患肢肿胀明显,出现张力性水泡,大的张力性水泡采用注射器穿刺抽吸后,每日可用碘伏纱布湿敷,再给予红外线烤灯照射30分钟,同时需注意将患肢抬高的度数要比常规的高出10~15度。

3.2术后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3.2.1手术后的第一天即可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及踝泵锻炼,术后第二天指导患者行患肢关节的屈伸练习,主要练习屈髋、屈膝和足趾的主动运动,屈膝后抬高小腿及直腿抬高练习。

3.2.2拔除切口负压引流管后,即可将患肢放在CPM机上进行锻炼,每日两次,因个体差异,第一天CPM机调整的度数可根据个人所能承受的角度开始锻炼,以后每日增加5~10度,循序渐进,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3.2.3术后第二日,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如确定无血栓,可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4.出院指导

4.1告知患者出院后需继续功能锻炼,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注意需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以自身感觉能耐受为宜。

4.2鼓励患者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注意钙质的补充,提高自身素质。

4.3告知患者术后2周,可扶双下拐下地不负重行走,术后1、3、6、12、18个月定期复查,摄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有明显骨痂生长后逐渐负重行走。

4.4告知患者科室的联系方式,如有特殊情况及时联系。

5.结果

本组19侧患者,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膝,踝关节无萎缩,外观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

6.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手术方法较多,如: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固定术或传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等。这些治疗以往有较多的并发症,如皮肤感染坏死,骨髓炎,钢板外露和骨折不愈合,钉眼感染,内固定失效及畸形愈合等风险,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膝、踝关节的活动度,导致膝、踝关节的僵硬,肌肉萎缩或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临床护理加大了难度。ETN是一种新型的胫骨交锁髓内钉,采用了与传统交锁髓内钉不同的设计,其具有的近端及远端更先进的交锁方案可增强骨折断端轴向和成角稳定性,在功能上优于传统交锁髓内钉[2],根据它的设计特点,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有利于患者能接受并能很快早期进入状态,积极进行膝、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增强了患者对于护理技术水平的肯定,提高了护理质量,从而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龚蔷,陈桂珠.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序贯式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6,5(1):12-13.

[2]林永绥,王春,刘成招等.ETN在胫骨干骺端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4):35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