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之我见

黄凤洁

广西横县校椅镇第一初级中学530308

巴班斯基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教学最优化理论。教学最优化的主旨在于追求低消耗和高质量,按照巴班斯基的说法,就是师生消耗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指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优秀,他们的智力发展和品格修养都达到最高水平。而教学最优化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就,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所规定的标准。使教学最优化,巴班斯基认为良好的心理气氛,优化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适度化的学习负担等,才会带来教学的最优化,实现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课堂教学的改革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进而影响到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把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教学;让学生获得内在心灵的成长,人格品质的提升和文化品位的提高。

一、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

1.用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审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乔伊尔和韦尔等人于1972年提出,其观点主要反映在《教学模式》一书,其意图是“试图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及教材、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目前,国内外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很活跃,理论成果也较多,对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也有很多种。

2.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教学活动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中,在空间表现为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构成教学过程的各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在时间上表现为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或环节怎样安排其程序。这样,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对师生活动不同的安排,就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结构一般由下述要素组成:(1)提出模式涉及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2)提出模式所针对的教学目标;(3)提出实施教学所必需的条件;(4)建立教学程序;(5)师生角色;(6)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方式和方法;(7)提出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建议

1.教师的教态。教师的教态,就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艺术系统中,教师在深得教材精髓的前提下,借助面部表情、手臂活动等教学辅助方式,活灵活现地外化教材的主题、情感、知识,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把握教材并开发思维的美的教学手段。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有气吞山河之概,时有满面含春之雅,时有拔内心美感高度和谐,形成同构对应,从而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问题设计的艺术。学是一个无疑不思、不思不悟、不悟不进的过程。心理学家指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思维之锁,一定要设计出好的问题,讲究提问艺术,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3.教师指导的艺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师生应平等合作,双向互动,教师由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支配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要改革教学方法,广泛采用点拨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讲练结合法等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启发,多质疑,培养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个性,为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个性品质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4.教学方法的艺术。教学方法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哲学家黑格尔把方法比喻为耕地的犁。革命家毛泽东把方法比作过河的桥或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使用自己有把握的、有效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创造有效的、有创造力的教学方法。

5.板书的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课堂教学中的板书应力求精要与美观,既醒目又悦目,才能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的内容,文章的结构层次一般以提纲形式出现,做到既精炼概括又体现原作者的思路。有关思想内容及写作技巧,精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词语,分步骤、有条理、适时地板书。板书的形式,尽力做到词语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形象直观,扣紧文题,文道统一,形式优美,富有文采,而不是一课下来满黑板全是字,甚至照搬教参,使得学生“望板兴叹”。

6.要把握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黄金切割线(时间安排)。小学语文教师要在40分钟之内把一堂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点,要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出现。这里面有“黄金切割”的问题,必须对自己的40分钟有很好的分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一方面,不要寄希望于学生一堂课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对于课堂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课外思考解决,不要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如果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就占去了一堂课之中大半的时间,那么就不可能在重要的知识点上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参考文献

[1]吕琰浅析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与课堂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教育学报[N],2007年,9月。

[2]Kenthshore[美]著曹绍炼编译教育科学研究[M],2007年,1月。

[3]郭元翔“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全球教育展望[J],2005年,9月。

[4]孙玉丽建构课堂审美文化,促进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研究[J],2007年,10月。

[5]查尔斯博伊德博士等[美]合著刘萍译按照天性培育孩子[M],200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