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秩和比法评价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应用秩和比法评价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

吕秀娟1孙爱峰2

(1大安市两家子镇中心卫生院吉林大安131301)

(2白城市卫生急救中心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目的:比较2013年某地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性,以指导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以2013年某地5个县区相关四种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为基础资料,应用秩和比法比较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3年某地五个不同县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Ⅴ>Ⅲ>Ⅰ>Ⅳ>Ⅱ,除Ⅱ与其他四个县区两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较差,其他县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采取措施提高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提高OPV、JEV和M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提高保护性抗体滴度水平。

【关键词】国家免疫规划;加强免疫;接种率;综合评价;秩和比法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349-02

国家免疫规划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免疫规划是对儿童计划免疫的完善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我国实施的免疫规划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等7种传染病在易感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笔者以2013年某地5个县区相关四种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1]为基础资料,应用秩和比法比较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指导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以某地2013年某地5个县区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疫苗(DPT)、麻疹疫苗(MV)和乙脑疫苗(JEV)的加强免疫接种率(见表1)[1]为基础资料进行综合评价,资料来自文献,真实可靠。

表1某地2013年5个县区相关四种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

1.2统计方法

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2]分析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性。设定检验水准为0.05,则不同县区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比较的调整检验水准为0.005,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比较的调整检验水准为0.0083,对应Z值分别为2.8070和2.6382。

2.结果

2.1编秩并计算秩和比

将不同县区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混合编秩(数值相同者编以平均秩次),之后应用公式RSRc=ΣR/m2n(式中R表示秩次,m表示县区数量,n表示疫苗数量,下同)计算反映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综合指数,用公式用公式RSRr=ΣR/mn2计算反映不同县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综合指数,见表2。

表2秩次编写与秩和比的计算

由表2可知,五个不同县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Ⅴ>Ⅲ>Ⅰ>Ⅳ>Ⅱ,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

2.2不同县区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比较

计算RSRr的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值Yr,之后按照公式Yr±2.8070计算代换值95%CI,见表3。

比较不同县区Yr的95%CI可知,除Ⅱ与其他四个县区两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比较

计算RSRc的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值Yc,之后按照公式Yc±2.6382计算代换值95%CI,见表4。

表4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比较

比较不同疫苗Yc的95%CI可知,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疫苗接种的目的是使身体能够制造自然生物物质,用以提高机体对病原的辨认和防御功能,有时类似病原体可引起针对同一类病原的免疫反应,因此一种疫苗主要是针对一种疾病或相似度极高的病原体。

预防接种有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之分。基础免疫是指机体首次完成某种疫苗的接种,疫苗种类不同接种后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尽相同。但各种疫苗接种成功后所产生的免疫预防作用并不是终生有效的,完成基础免疫后,经过一段时间体内的保护性抗体会逐渐减弱甚或消失。为使机体继续维持必要的免疫力,需要根据不同疫苗的免疫特性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疫苗的再次接种(复种)即加强免疫。可见,加强免疫在特定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同时保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

为指导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以2013年以2013年某地5个县区OPV、DPT、MV和JE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为基础资料,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比较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县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Ⅴ>Ⅲ>Ⅰ>Ⅳ>Ⅱ,除Ⅱ与其他四个县区两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地区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较差;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该地区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提高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不断提高OPV、JEV和M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切实提高适龄儿童体内保护性抗体滴度,发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在易感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表3不同县区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比较

【参考文献】

[1]唐振,罗海光,董成威,等.2013年贺州市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15,21(5):320-322.

[2]孙爱峰.秩和比法在不同地区人体蛔虫感染现状调查结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