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中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放疗中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吴韦琳

吴韦琳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时,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以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根据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之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为5.45±1.59ng/ml,对照组健康人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为0.83±0.44ng/ml,观察组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对观察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疗效,具有显著的价值;同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来检测肿瘤患者的病情,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肿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表达;意义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043-02

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具有生理以及病理效应的细胞因子,主要是由单核以及巨噬细胞[1]分泌产生。

本文对50例肿瘤患者体内的肿瘤坏死因子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中的临床价值意义,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根据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5.36±1.22)岁,其中,胃癌患者12例,鼻咽癌患者15例,肺癌患者13例,宫颈癌患者10例。健康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3.12±1.87)岁。

比较观察组肿瘤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研究。

1.2检测方法

观察组肿瘤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均在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液2毫升,同时,在2小时内离心,留取血清。

之后,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2],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试剂盒内的说明书进行。

1.3观察指标

观察肿瘤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肿瘤因子水平,并进行研究。

1.4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50例肿瘤患者,其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x²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值大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2.结果

2.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通过对观察组肿瘤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为5.45±1.59ng/ml,对照组健康人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为0.83±0.44ng/ml。观察组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同肿瘤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

经过对观察组肿瘤患者中,胃癌患者、鼻咽癌患者、肺癌患者以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对照组健康人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相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注:观察组50例肿瘤患者与对照组50例健康人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肿瘤患者中,胃癌患者、鼻咽癌患者、肺癌患者以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相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细胞因子有着多效性、多源性以及高效性等特点[3],以往对细胞因子的研究侧重于生理学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细胞因子的病理学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细胞因子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以及某些基质细胞表达从而分泌的活性物质[4],它的生物学功能是调节免疫应答以及炎症的相关类别反应,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者是多肽[5]。

细胞因子的种类比较多,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白细胞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者是免疫细胞中,起着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的生长因子都属于细胞因子,两者之间相互协调,互相作用。

正常情况下,细胞因子在血循环以及体液中的浓度比较低,只有在特定的病理状态下,如肿瘤病症等,才会使得细胞因子的水平上升。

肿瘤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多阶段过程,不仅是与染色体有关,而且,还与调节肿瘤生长的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相关文献表明[6],肿瘤坏死因子是细胞因子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是诱导肿瘤发生的一种重要介质。

肿瘤坏死因子具有双重的生物学作用,一方面是在人体机体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介质,另一方面,可以参与人体机体的免疫性损伤,在发生疾病的过程中,以及病情的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肿瘤患者受到病毒的侵袭,因此,患者机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反射性的刺激了其机体产生比健康人还多的肿瘤坏死因子。当机体在免疫应答的时候,大量的免疫符合物发生了改变[7],刺激了肿瘤坏死因子的形成。

本文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来我院参与健康检查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进行检查,可以明显的发现,观察组的50例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比对照组健康人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高,结果表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在肿瘤患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来检测肿瘤患者的病情,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凌雨田,凌志强,郑智国等.术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外因子漂移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98-1399.

[2]郭欣,吴志宇,陈春悠等.免疫负调控分子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3):601-604.

[3]巩佃霞,李贵新,路中等.恶性肿瘤患者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1):3618-3619.

[4]柴林,张小平,程爱国等.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于老年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浆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4):24-27.

[5]綦晓艳,王文武,欧阳学农等.DR4、DR5甲基化影响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56-160.

[6]周利芳,张晓懿,朱静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应激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26(4):387-389.

[7]李峰,姚学清,苏仲和等.生长抑素在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其预后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1633-1634,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