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筋原材料检测技术李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建筑钢筋原材料检测技术李琴

李琴

扬州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施工十分常见,一些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如果没有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将造成钢筋位置的不准确,模板尺寸的偏差较大,使得钢筋保护层的超标,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之后,不能对内部结构进行全面查看,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较大隐患。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的楼板开裂和板底的露筋泛锈等问题比较常见,有关资料分析得知,住宅楼板的开裂原因中就有百分之七十是因为钢筋保护层的位置不合理造成的。在正式施工阶段,因为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使得质量问题产生。所以,加强对钢筋保护层的处理就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基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建筑钢筋原材料的检测,以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检测;质量控制

前言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发展下,我国的建设工程事业也得到一定发展。在工程施工阶段,钢筋混凝土是主要原材料,落实钢筋检测的工作,将对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有着积极意义。下面就对钢筋检测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加强控制的措施。

1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主要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分析了原材料的力学性能。钢筋具有很强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具有高抗压强度,抗拉强度通常较低。该组合将有效地发挥其各自的特性并承受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载荷。在选择钢筋混凝土的应力条件时,必须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压应力和钢筋的拉应力。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实际拉应力是否与设计计算的应力一致,主要取决于钢结构的位置是否合理。这也是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因素。

通常,梁和板的拉伸加强件应尽可能靠近张力侧的混凝土构件的边缘,例如:梁的受力肋需要放置在部件上部的张紧区域上。这将导致混凝土的拉应力超过标准,导致裂缝问题发生。它导致钢筋的拉应力超过标准,导致结构断裂问题。这些事故仍然比较常见,因为大型现浇钢板,下排钢筋过高,保护层过大。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的下部承受超过标准的拉应力,这导致板底部出现裂缝问题。

2钢筋检测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2.1下屈服强度的测定不准

首先,因为仅仅了解测量下屈服强度的规格是不够的,当屈服过程不计算初始瞬态效应时,仅仅理解为最小力相对应的应力是不够的,这将导致一定的误差。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的山谷应力,我们需要抛弃第一个山谷的应力。最小的剩余谷值应力被判断为下屈服强度,并且测量的屈服强度为标准方法用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经常运行试验机会导致拉力夹具磨损,楔形夹具在斜坡上有锈斑。使得钢筋在受拉的时候,产生打滑的问题,并且会造成夹持的位置出现响声,随着应力的下降,如果它严重影响屈服点的应力读数,我们需要及时更换拉伸夹具,清洁楔形夹的斜面并加一些油以保持清洁。

2.2钢筋时效性

在金属材料的外力作用下,弹性变形的问题非常普遍。原子之间的键合量取决于原子之间的间距。在钢筋的轧制和冷却阶段,残余的应力会由此出现,残余的应力将造成晶格出现畸变,在某种程度上,原子间距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残余应力稳定,原子间距不再变化。残余应力的合力主要是压应力,这促进了弹性极限的改善。屈服点处的应力主要是指弹性极限的指标,钢筋屈服强度应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一个规格直径为HRB40014毫米的热轧带肋钢筋在工厂放置一段时间,其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屈服强度的影响通常为平均减少约10MPa。

2.3钢筋的弯曲性能

弯曲试验是将试样两臂或一臂加力,使试样靠在规定直径的弯曲圆弧面而产生绕圆弧面的塑性变形到一特定角度的试验。通常钢筋原材料应该选取2根做弯曲的试验,弯曲的角度是180°。同时钢筋的弯芯直径因直径的不同而相应的不同。弯曲试验主要是测定钢筋在常温状态下,承受的弯曲变形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不需要考虑其应力大小,需要把直径是d的钢筋试件,绕弯芯直径D的弯心弯至相应角度,检查其钢筋试样是否存在着裂缝、鳞落、断裂等现象,对其质量是否满足要求进行鉴定,冷弯试验主要是一项严格检验,可以揭示出钢筋内部组织的不均匀问题,冷弯试验是选择正确弯心,并且认真检查其弯后状态,是否存在裂缝问题。如果说不能判定,我们需要观察其中读数的放大镜,进而观察真实地试验情况,避免产生误判。个别试验人员因为不够认识弯曲试验的重要性,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不分钢筋级别、规格,均采用了1个压头进行弯曲试验,或者冷弯试验仪器的弯曲压头配备的不足,又或者弯曲试验仪器不能满足钢筋规定的弯曲角度。

2.4钢筋重量的偏差

重量偏差应在有垂直端面的试样上进行测量,试样长度测量精确到1mm,重量的测量精确度至少为±1%,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并逐支测量。盘卷钢筋调直后,测量出重量的偏差,钢筋调直最好是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对其进行调直,也采用了冷拉调直的方法。在应用冷拉调直的时候,光圆钢筋的冷拉伸长率不宜大于百分之四,带肋钢筋的冷拉伸长率不能大于1%。在实际试验阶段,因为钢筋调直的拉伸较长,使得钢筋变细,对钢筋重量的偏差有着直接影响,为准确反映出钢筋重量的偏差检测结果,我们必须落实钢筋的调直工作。

2.5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主要是以钢筋被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拉力值,除以钢筋截面积的拉力值,抗拉强度还称为是极限的强度,是应力一应变曲线的最大应力值,在计算强度方面没有直接意义,但又是钢筋机械性能中的主要项目。抗拉强度作为钢筋在承受静力荷载的极限能力,充分表示出钢筋在达到屈服点后的强度储备,是抵抗塑性变形的主要指标。钢筋有熔炼和轧制中的缺陷,钢筋化学成分的含量稳定性不够,时常会反映出抗拉强度方面,在含碳量较高,轧制终止时的温度过低,其抗拉的强度可能很高。在含碳量较少的时候,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较多的时候,其抗拉的强度通常较低。抗拉的强度高低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抵抗反复荷载力有着重要影响,经过试验分析得知,在试验过程中,其拉伸速率过快所引发的抗拉强度偏高,并且是随着拉伸速率增大,其材料错位运动由此增加,增加了位移滑移的阻力,造成材料强化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惯性抗力随着加荷速度增加,其抗拉的强度也在随之提升,在试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其速率进行试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钢筋试验检测是对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规范操作和减少误差是试验检测人员需要追求的目标。我们的试验检测人员需要充分掌握其试验的原理,准确的理解规范要求,分析试验结果影响的因素,在试验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其影响范围,减小误差的出现。这样做能够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确保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代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10).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