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景观中景观生态学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3

大学校园景观中景观生态学应用

史海南

史海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1-024-02

摘要:校园规划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一项重要的课题。文中针对景观生态学在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景观生态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论述。由于高等学校相对而言,功能性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因此本文的重点以介绍高等院校的景观设计为主,并以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为例系统的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当代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校园环境;景观生态学;校园景观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已经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破坏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面临的头号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恢复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思想贯穿于景观环境设计—建造—管理的始终。

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的学科,它的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一级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理论的直接来源是生态学与地理学,同时从现在科学的诸多相关理论中也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为开放系统的自然等级有序理论,以及综合性和组织性理论;它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系统之间生物控制共生理论是以控制论为基础的。因果反馈耦合关系建立不仅与系统论、控制论有关,还涉及到信息论的有关问题。景观生态学的自组织理论及稳定性概念又和耗散结构理论有关。

2校园景观设计综述

校园景观设计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园景观,这三种景观都是属于校园景观范畴内,因此具有相同的特点。三者都强调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营造具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符合师生学习工作的需要等特点。但是由于他们所服务的人群有很大差异,同时校园的功能性、综合性、复杂性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三者还有很大差异。但是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的景观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因此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应本着“以人为本”,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考虑人的尺度和心理要求,将人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景观规划的出发点。

2.2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从长远发展考虑。景观设计要与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相结合,必须要有符合自身风格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规划和设计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3生态性和因地制宜原则,对于学校来说,必须从大环境着眼,从小环境入手,尽可能利用那些天然的地形和植被,为生态环境的合理化创造条件,应避免为追求气派而过分强调草坪的作用,忽视乔、灌、草、地被植物群落式立体配置的重要性,设计手段应是“花最少的力气去适应生态环境”。

2.4功能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大学校园必须是学习与生活同在、学科与学科交融、校园与社会对话、人文与生态共享的集合共存体,能同时满足教、学、研及生活的各种不同需求。

3基于生态学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校园用地方面,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及周边的景观自然条件,可以适当搞一些微地形,避免大的挖填工程,尽量避免树木移栽,坚持伐不如移,移不如不移的原则来开展校园的用地。注重利用周边山体坡地和建筑界定立体空间界面,形成开敞的空间景观界域。

校园绿化方面,开展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相结合的立体绿化,避免土壤裸露和水土流失,提高绿视率;从发挥植物最大生产率的角度考虑,不宜建植大面积的草坪,在满足造景的前提下,尽量以乔灌木代替草坪,根据土壤特性、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植物配置。摒弃种树越多越好的观念。避免效仿他人千篇一律的做法,讲求绿化的情趣,从校园空间的使用功能、景观等多方面来考虑绿化设置。如行道树与道路平行种植,种在建筑前后的或成片绿地上的树木,则不拘泥于成行成排或左右对称的办法。在规整、宽阔的绿地上,布置人行步道,不拘泥于两条十字交叉,而是蜿蜒其中方便了人行又时常会形成一定的图案效果。道路铺装的设计考虑雨水的自然渗化,以补充地下水。水体驳岸的设计最好使水边形成水生植物群落。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对于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应采取补救措施,恢复植被。

校园景观设计应实施生态园林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让大学生牢记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高等院校的建筑、小品、绿化、道路等的具体设计中,规划师和园林师应教给人们具体的环境保护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如设计环保型公寓、绿色建筑、太阳能庭院灯,布置分类处理的垃圾箱,用中水进行绿化灌溉、冲洗路面与厕所,设计动物自由穿行的栈道或道路,在校园树林中观察位置较好的树上布置鸟类活动观测仪,用塑料袋、一次性餐具或废旧电池制作成警示性雕塑小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模拟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的小景起警示作用,这些概念设计对大学生将会有很好的形象化教育作用。

4景观生态学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实例应用

由于城市用地的有限性,所以维持城市生态健康的大型城市绿地的建设始终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大,相对容积率不高,因而应该有效地发挥它的生态功能,使之成为城市大型公共绿地的有效补充。下面以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为例介绍下景观生态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1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简介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规划范围东、南、北3个方向以教育园区规划路为边界,南到红力路,规划面积约为230公顷。用地现状地形平坦,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形态。按照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所作出的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说明,新校区规划绿地率54.80%,即校区绿化总面积约130公顷。此次设计要求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突出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的生态功能,注意单元生长与分期开发的关系。

4.2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的规划实践

4.2.1景观生态网络化

整个校园在总体景观布局上由一心两轴三带、五公园十庭园数节点的空间脉络结构组成,形成“点、线、面”有机组合的各式绿色空间。

在整体的布局上,规划将校区按类别划分为林地、草地、水体和文化4种斑块,其中林地斑块10块、草地斑块5块、水体斑块2块。每块斑块的面积大小不等,各个斑块之间通过宽30m左右的疏林草地廊道连接。在斑块的布局上,规划对用地进行网格的划分,然后将大型的绿色斑块与水体斑块集中放置在校区的中心,构建“绿色中心”,形成绿色与蓝色的“肺”,将中小型的绿色斑块按照面积大小与生态功能系统化的要求布置于校区的网格结点上。

建筑作为环境的界面以群体的形态出现,并以几何的、开放的形态面向景观。围绕“绿色中心”布置教学区、生活区。教学区采取组团布局结构,功能区与绿带相间布置,最大限度地将“中心绿色斑块”的生态环境向教学区渗透、延伸。生活区同样采取组团式布局结构,组团之间以大片绿地、水系相隔。规划强调“细胞生长”的概念,用院落、林荫道和水系组成基本单元使各院系形成相对独立的院落“细胞”,再通过景观轴线组成有机整体进行“生长”,使每一个组团如同一个个果实生长在整个校园的生态网络上。这种院落与景观轴线组成的生长模式能够适应各种形态的变化,可以满足任何生长规模的要求,使校园主体结构能够进行细胞式的组合生长,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相应地进行灵活多样的调整,而不破坏校园的总体格局。

4.2.2景观生态多样化

景观生态多样化有3个方面的表现:一是通过维持物种的多样化达到生态化;二是根据不同物种的特点,形成多样化的空间环境类型以满足物种的需要;三是采用多样化的方法灵活处理环境设计。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规划强调“渗透”与“延伸”的概念。首先,对于校园的景观环境,规划在保证各个斑块完整性,避免斑块破碎化的前提下,通过各个斑块的穿插与延伸使各种环境类型形成多重组合,在各个斑块的交界处增加环境类型的多样性。其次,规划将中心斑块通过绿色廊道及其水系向周边的院系组团渗透,增加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交汇,使人文环境类型多样化。再次,在同类斑块的景观设计上,规划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突出重点,混合运用。如规划将校区水体的岸线分为缓坡、陡坡,有些做成平台出挑,在临近建筑和观景点的地方做成规则式的驳岸,其余大部分为自然的草坡驳岸或卵石驳岸。

为了做到当水处于最高水位时不致漫溢,处于最低水位时不致枯竭,规划将水岸设计成以斜坡为主,根据不同水位设置步行道,以适应水位高低的变化,利用岛、堤、桥、建筑及植物对水面进行分隔与联系。在地形处理上,规划利用湖泊清淤和开挖的土方堆筑成山,形成乐山园,并对湖岸进行适当的地形处理,使校区既有登高瞰远之处,又有倒影奇观之处,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

4.2.3景观生态理论指导下的道路系统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生态系统组分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物种流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保持生态系统中3种流的正常循环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生态化的标志。

规划在总体上采用人车分行的交通体系。为提高交通效率,规划十分注重道路系统的等级关系,首先在用地中心及西侧各开设一条环状曲线型主干道,以次级环路的形式嵌套在主环路上。校园分设6个出入口,主入口设在青祁路西侧。规划以一系列生态公园区及其亲水步行景观带将主入口与校园中心相连,并以气势恢弘的景观水道强化其主导地位。规划沿主干道在各组团的外围布置若干停车广场,以适应未来机动车发展的需求。在步行系统方面,规划沿正对出入口的几条道路设置景观性亲水步行道和广场,并使之向各建筑组群延伸,与布置在自然绿地中的小路共同形成覆盖整个校园的步行网络。步行系统设计以“小尺度、亲切宜人”为原则。

4.2.4景观生态理论指导下的建筑形态

在总体设计思想上,把握21世纪新的建筑特点,塑造真正“以人为本”的内、外部空间,构思注重室内、室外空间环境的渗透及景观视线效果,创造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建筑空间环境。建筑的设计很好的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组团状的建筑布局特别强调组团内建筑的整体感和融合感,通过广场、院落、廊道、平台、水系等空间元素,使彼此之间取得紧密的联系,丰富建筑的空间形态,并强化其内外空间的连续性、层次感和场所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提供空间支持,增强建筑内外环境的活力。

建筑形体设计追求简洁明快,以单纯几何形体的穿插与拼接作为主要创作手段。建筑主体外饰面可采用高级外墙涂料与石材,局部采用点挂玻璃幕墙、亚光复合铝板等新型材料,突出时代精神与场所精神。建筑立面构图采取现代构图手法,着力推敲形体尺度、比例关系。

5景观生态学在校园景观营中面的前景和展望

景观生态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规划师和设计师的重视,我们应在设计实践中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景观生态学,探索能结合本土实际的生态化发展模式作为谋求完美校园环境规划和设计的途径,对景观生态学在校园景观的构建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充足,并融入到现实的设计规划中,把高等学校校园规划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或许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置身于高校校园之中时,已被它宜人的环境、浓郁的植物、清新的空气所陶醉,更被莘莘学子那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所感染,唏嘘感叹,驻足流连,那我们不能忘记在这一切应归功于基于生态学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运用。

作者简介:史海南,男(1987-),山东潍坊人,硕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

[2]张晓燕.景观设计理念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俞孔坚.生存的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刘蔓.景观设计方法与程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易西多.景观创意与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6]王文菲.校园景观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2008.3

[7]美康.浅析大学校园景观空间设计[J].山西建筑.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