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分析之孔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现代文阅读分析之孔见

杨友军

云南永善县第一中学杨友军

高考语文成功的关键在于儿大板块,一是基础,二是阅读理解,三是作文;或者说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但无论分法如何主观题现代文的阅读理解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下面我就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及答题技巧谈点个人数年教学的心得和感想。

一、平时练就阅读分析的套路

三步阅读法:

第一步,快速而有效的速读。力求找准文意、文题、作者、文末的注释与写作时间、开头结尾等等,可综合这些信息而知文章谈的是什么。

第二步,准确而全面的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品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并划出各段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那些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料应作用的标志词句和文中有区分层次作用的分号、冒号、句号等标点符号以及那些表现或暗示作者思维进程或文章结构层次关系的标志性词语,譬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之类的表示顺序的词语,和“一方面”,“另一方面”之类的范围词,这些词句标志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

第三步,情满而意溢的研读。要求有的放矢,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读,读出字句里蕴藏的内容及情感。古人云:读书面遍,其义自见。意即只要读得熟,不待解读,自然明晓其义。当然,读时自己一定要走进作品当中。创作是作者将情感述诸笔端,鉴赏就正好相反,读者阅读文章则须披文以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要能驰骋想象,展开联想,才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中传达出的思想。

当然考试当中也许这并不现实,不能这样死搬教条,所谓熟能生巧,需要灵活掌握。能够正确的阅读和理解这只是前提,还必须认真审题分析题干。

二、认真审题,深挖信息

答题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所以我们在答题时一定要紧扣题干,抓住题干提示的答题范围,规定的答题角度,提供的答题思路,隐含的答题信息,体现的答题规律,这才算是审清题干,才可把住信息。

三、筛选整合,组织表达

现代文阅读题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在分析回答试题时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如果遇到的题干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如果遇到的题干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整合信息必须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和相关的信息点,然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运用形象概括的语言整合归纳。

5.有效利用原文句并筛选整合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所以应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昭抄照搬,而应该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加以改写来作答,除非题干要求运用原文字句作答,否则不能运用原文字句一字不变,当然如果文章所传达的信息思想并不是那么明白晓畅,而是含蓄蕴藉,曲折隐晦,则需要通观全文筛选各段信息分析品悟综合作答。

总之无论题干态度倾向如何,语言有何特点,文章风格特色如何,只有问什么答什么,答案准确充分全面有条理,通畅流利,文从字顺,才可符合文题要求,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