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输液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3

过度输液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何福鲜韦壮苗石美玉

何福鲜韦壮苗石美玉

【摘要】目的:为遏制过度输液提供参考。方法:从浮躁的的社会心理基础与过低的输液价格等方面分析过度输液的成因,并阐述过度输液对人体的危害。结果:通过让病人认识过度输液的对人体的危害,应用中医技术替代输液疗法,开展疾病心理咨询、提高输液价格等途径可以减少对静脉的过度使用。结论:过度输液是可以遏制的。

【关键词】过度输液;浮躁心理;输液价格;中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08-02

超过疾病实际需要的诊断和治疗被称为过度医疗[1],过度医疗势必导致过度输液。过度输液作为过度医疗的一个点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人们普遍认为,过度输液是利益驱动所致,其实亦不尽然。笔者认为,导致过度输液的主要原因,应是浮躁的社会心理基础和过低的输液门槛。现浅析如下。

1原因

1.1浮躁的社会心理基础:

首先,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加速期[3]。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得诸多事物都需要“快!”:快速通道、快餐等等。人们追求速度与效率的同时,浮躁随之而生。浮躁是当今社会众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上的急躁症[4]。浮躁使人们凡事急于求成。在这样的环境里,能使药效快速发挥的静脉通道,免不了被过度使用。其次,在急烈的竞争压力下,各行业都讲究效率与效益,工作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眼,除非重症,没人有闲心在家养病。感冒想好快一些,要求输液;某个部位发炎,欲快些治愈也要输液;即便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不发烧不咳嗽,口腔无疱疹,家长也同样要求输液,想的就是让孩子快些好起来。就连医护人员本身,如遇感冒发烧,也要输液。因为,如果你不赶紧输液,第二天上不了班,正在休班的同事就得来顶替自己,还是输液吧,以免避累及同事。所以说,过度输液常常是患者本人急于摆脱病痛的心理[5]需求造成的。

1.2过低的输液价格:随手拿起一张医院收费发票,不难发现:当前临床护理收费标准低估了护士的劳动价值[6]。本院执行现行的收费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服务价格.桂价费﹝2005﹞269号),门诊输液每次6.48元,不论这次输液输入多少组液体。这6.48元包括一次性输液管(1.037元/付)、一次性注射器(0.63元/付)、消毒棉签、皮肤消毒液在内,小儿还另需加固用的纸胶带、臂板。一些不合作的患儿甚至用上半圈纸胶带(3元/圈)。若针头被移位后还需重新穿刺,得更换针头(0.17/枚)和另需纸胶带。由上述而知:病人输入的药物越多,所需要的护理成本就越大。输液,这在20多年前需要住院或者留观才可以得到,如今花几元钱在门诊注射室就能获得,患方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当前的护理收费标准使人们非常便利地选择了静脉输液途径。过低的输液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过度输液的推手。

2过度输液对人体的危害

2.1过度输液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输液是药物经静脉直接进入体循环,毒性反应出现最快,程度也可能最严重[7]。为了急于摆脱病痛,人们喜欢选用输液这个捷径来冶病,但很少或没有考虑到这种治疗仍有危险性,如静脉炎、血栓形成及栓塞、微粒污染、细菌与真菌污染、化学污染等输液的一般不良反应[8]甚至死亡。根据ADR报告[9~10],在所有给药途径当中,静脉途径导致的死亡率总是高居首位。

2.2过度输液对静脉的损害:过度输液使静脉炎的发生机率增加,可达2.5%-45%[11]。过度输液使静脉反复受到机械性损伤与药物的化学性剌激,使静脉血管壁弹性下降进而血管萎缩,静脉管腔变小,其通路不畅,静脉血回流受阻,影响体内物质的运输。在门诊输液室可观察到:新生儿期就接受住院治疗的患儿、刚从住院部转门诊治疗的或反复在门诊治疗的患儿及成年患者,其静脉管腔狭小、管臂弹性差,严重地影响了穿剌的成功与输液过程的顺利进行。一些疾病可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根据渗透压原理,输入高浓度、高渗透压的药物可渗出在穿剌点周围形成局部肿胀。

2.3过度输液对免疫系统的损害:当人体受到不同的病原体侵袭后可能刺激不同的淋巴细胞应答和效应机制,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是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12]。过度输液势必导致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的滥用不但杀灭了人体的一些有益菌,也使人体的免疫力降低[13]。研究表明,一些抗生素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如头孢他啶及阿米卡星对淋巴细胞的功能起抑制作用[14],阿米卡星还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15]。这些抗生素的介入,影响机体再次感染此病原体时的免疫应答。

3对策

3.1签订输液风险书:当前,在“病人是上帝”强力喧染下,医生一切唯病人马首是瞻的今天[16],告知输液风险并让患者签著输液风险书,让患者考虑到输液治疗的危险性,不仅能减少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引起的纠纷,还可使患者选择避险行为。输液风险书应包括:输液治疗本身存在的危险:导管堵塞、多种静脉炎、液体渗出和外渗、感染[11]等,还须注明所用的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后果的严重程度与经济负担。

3.2提高静脉输液价格: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和用药的个体化,输液的所有过程都是由护士的手工完成。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手工劳动得出的产品已经成为奢侈品,唯价高者得。输液过程中的劳动不能复制、不能批发,属原始的手工劳动,凭什么这么低价出售?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物价上涨,其它服务行业的劳动力价格也随之提高,而护士劳动力价值却在降低,有悖于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影响护士队伍的稳定,关系到护理质量的优劣和医疗服务水平及群众的健康[17]。因此,应制定顺应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输液价格。谁制定与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相悖的低廉的输液价格,使过度输液泛滥成灾,应该受到问责。

3.2开设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室,强力宣传食疗的作用:中医技术与方法,不仅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副反应少。如推拿术、拔罐术、刮痧术等均为非侵入操作,可用于缓解和解除外感时邪所致的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对外科的疮疡疖肿、毒蛇咬伤亦有疗效[18],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等中医运动疗法,对脊柱疾病、高血压与冠心病均有疗效[19],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缓解心理压力[20]。另外,中医的“医食同源”理论认为,人在患病的时候,适宜的食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1],因此,治病应遵循“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22]。一些病痛,完全可以用中医疗法取代静脉输液而获解除。

3.3大力开展疾病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培养合理用药意识:如开设心理咨询门诊,或以信函、电话、专题等方式进行心理咨询,缓解各种压力,并使全社会尊重病人的角色与权利,进入病人角色后有权利放下工作回家卧床休息或接受医生治疗[23];普及防治疾病卫生宣传教育及合理用药知识,可从小学生做起,树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24]。

总之,浮躁的社会心理基础使为利益所动的过度输液有了可乘之机,过低的输液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过度输液的推手。只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过度输液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与严重后果,从而趋利避害;提高输液价格,给过度输液设置一些障碍,过度输液就会得到遏制。

参考文献

[1]杜治政.过度医疗、适度医疗与诊疗最优化[J].医学与哲学.2005,1-26(7):1-16

[2]王树平,薛原.没有“度”才出现“过”[N].健康报2011-01-11(5)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3

[4]唐国战.论大学生的浮躁与教育引导[J]教育与职业.2005,26:62-63

[5]曾奇,梁慧敏,王国军.过度治疗的成因及遏止的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54-55

[6]王红业.护理收费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12):3262-3263

[7]裴秋玲.现代毒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生版社:2008:16

[8]孙定人,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740-741

[9]王佳城,孙骏,陈曦等.江苏省69份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病例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18(1):23-25

[10]倪敏,孙骏.33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报告分析[J].药物警戒,2007,4(9):280-288

[11]王建荣,蔡虻,呼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8

[12]杨东亮,叶嗣颖.感染免疫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

[13]崔立杰.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与合理使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68

[14]蔡少华,姚汉德,杨剑军等.5种抗生素对肺炎大鼠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89-90

[15]蔡少华,杨剑军,姚汉德等.5种抗生素对肺炎大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6,6(1):51-53

[16]杨国利,医生失去权威是一场灾难.健康报,2011,4,8:5版

[17]江黎霞,穆双玉.护理服务与护士劳动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7):545-547

[18]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20-153

[19]吴诚德,姚明华.值得推广的练功疗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2:19-30

[20]于凤华.浅析缓解老年心理压力的中医运动疗法[J].吉林中医药,2008,28(7):512

[21]赵润栓,王佳佳,胡坤等.辨体论治当“食药并举,食养为先”[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2):228-230

[22]中医学食养、食治、药源与发展史[J].中药材,2002,25(5):359-361

[23]胡佩诚.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55-158

[24]苗秋闹.健康报,2011,4,8:第1版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