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伤的急救转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车祸伤的急救转运

买买提江·木沙

买买提江·木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医院<六道湾职工医院>门诊830063)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方法及处理经验。方法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196例车祸伤患者的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结果196例中因伤势过重现场死亡10例,8例在转运中因伤势过重死亡,余178例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院前急救总有效率达90.8%。结论采取合理正确的综合对症性院前急救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车祸患者救治成功率,给后续治疗创造更好的机会。

【关键词】车祸伤急救院前转运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34-02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迅猛发展,车祸频发。车祸造成的伤残和死亡无论给社会或家庭都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和痛苦。车祸伤是院前急救常见的创伤,以多发伤为主,受伤部位可累及全身各处,伤情危重,隐蔽性与继发性损伤同时存在,也成为一直困扰救护车急诊护送医生的问题。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能够为后续治疗创造良机[1],成为车祸伤救治的首要关键。现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我科救治的196例车祸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病员资料

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急救科出诊救治交通事故伤196例,男130例,女66例,年龄5~67岁,以青壮年为主。

1.1车祸伤分类情况:其中撞击伤108例(占55.1%),碾挫伤48例(占24.5%),锐器刺伤28例(占14.3%),高空坠落伤12例(占6.1%)。

1.2损伤部位分类情况:颅脑外伤34例(占17.3%),胸外伤40例(单纯肋骨骨折22例,肋骨骨折并发血气胸18例,总共占20.4%),心脏钝挫伤6例(占3.1%),腹部外伤41例(肝、脾外伤26例,肠外伤10例,肾及膀胱外伤5例,总共占20.9%),各部位骨折75例(占38.3%)。196例中共有76例为复合伤。

1.3严重程度分类:196例伤员中(现场死亡)垂危18例,危重14例,较重78例,较轻86例。给予气管插管11例,胸部穿刺减压、胸部固定包扎8例,腹部包扎止血10例,四肢包扎、止血、固定81例,颈椎固定4例,胸腰椎骨折使用脊柱板固定2例,抗休克13例。

2.急救转运过程

2.1现场急救

进行现场急救应分清主次,通过验伤分类。重症类伤员是抢救的重点,医务人员应迅速、正确地施行气道开放、止血、包扎、固定、搬运5大技术及现场心肺复苏术,对伤员进行紧急处理。准确评估伤情,评估内容包括:观测脉搏和四肢皮肤湿冷度;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迅速掌握患者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明确处理要点。按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检伤分类,检伤分类必须灵活,要求简化手续,避免忙乱,保证对重危伤员的及时抢救。

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有颅脑损伤脑疝形成患者,立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降颅压。对有休克存在者,应用套管针建立二条静脉通道,快速输注平衡盐液抗休克。如果患者昏迷较深或因呕吐物、血液等误吸引起呼吸道严重梗阻,应行气管插管,以防止因呼吸道梗阻引起脑缺氧而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2.2转运

转运是现场急救的最后一个环节。及时正确的转运可挽救伤者生命,不正确的转运可导致前功尽弃。昏迷伤者的转运,最为重要的是保持伤者的呼吸道通畅,伤者应侧卧,要随时观察伤者,一旦出现呕吐,应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对于有脊柱伤或怀疑有脊柱伤者,搬动必须平稳,防止出现脊柱弯曲,严禁背、抱或二人抬。对于颈椎受伤者,必须固定其头部。对于使用止血带的伤者,应及时松开止血带,再重新固定。

2.3途中体征监测

转运过程生命体征稳定是转运成功的关键。途中急救医生需守护在伤员身旁,保持各种管道及伤者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意识和生命体,第一时间发现伤情变化,立即给予处理。对于常见问题要能从容应对:

a)呼吸出现困难,立刻检查气管插管发生移位,如发现立即给予纠正,未发现异常则立即给予心肺复苏;

b)途中出现血压明显下降,检查出血伤口包扎情况,如出现明显出血,立即给予加压包扎,同时加快输液速度以补充血容量;

c)血氧饱和度下降,多由供氧不足或呼吸道被堵塞所致,应给予吸痰,加大供氧浓度等对症处理。

3.研究结果

196例伤员均给予快速伤情评估、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及心理护理。伤员中因伤势过重现场死亡10例,8例在转运中因伤势过重死亡,余178例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为临床救治羸得了宝贵的时间,院前急救总有效率达90.8%。

4.讨论

急救转运医生院前急救应快速反应、迅速准确地评估伤情、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在保证早期急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院前时间。在保证早期急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院前时间,快速完成检诊和伤情评估[2]。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因呕吐物、血液等误吸引起呼吸道梗阻者,应及时行气管插管,以防止因呼吸道阻塞引起脑缺氧而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对胸腹部损伤并存者,要优先处理张力性气胸和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应立即给予胸部穿刺减压术,开放性气胸封闭创口并胸腔闭式引流术。怀疑有颈椎损伤的要上颈托,脊柱损伤的要用长脊板,搬运时要注意整体转动。对于有休克的患者要行抗休克治疗[3]。这些都是急救成功的关键步骤。

急救医生还应具有现场应变能力,车祸现场混乱,急救医生应保持冷静的头脑,明确救治顺序,合理安排抢救方案,组织安排人力,准备抢救器材。具备娴熟多能的抢救技术也是现场急救医生必备的技能,包括基本的ABC复苏术、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等急救技能,要不断更新知识,经常组织演练,不断改进抢救方法,提高急救水平[4]。

院前急救要做到快速反应、迅速准确地评估伤情,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把抢救生命放在首位。对严重交通伤患者若能在伤后5min内给予救命性措施,伤后30min内给予急救处置,“黄金时间”的救治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止血、包扎、固定及创口处理,可为院内的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转送途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瞳孔改变、呼吸状态及循环状态的改变。不管伤情如何严重,医护人员均应保持沉着,做好心理护理,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以稳定的情绪,并以镇静的姿态、有序的抢救程序、精湛的抢救技术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给他们安全感[5]。

5.结论

科学规范的院前急救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让患者在“黄金1h”内得到院内治疗是减少伤残率和伤死率的关键。急救转运医生要能够做到迅速果断,紧张有序,加强群体协作,使严重车祸伤患者得到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为患者争取急诊手术赢得宝贵时间,并为后期治疗及保证预后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文明,申五一.现代交通创伤诊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

[2]孙士锦,张宇,张连阳,等.严重创伤患者的医院间转运[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8):580-581.

[3]都定元,高劲谋,林曦.严重交通伤与坠落伤救治结局比较和创伤急救模式探讨[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46–48.

[4]宋振全.1803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救治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7):437–438.

[5]郭云霞,姜杰.护士与急救术[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5,14(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