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董晓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30001)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6例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7.7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80.56%,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ICU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对于降低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预见性护理;非计划性拔管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applicationeffectofpredictivenursinginterventioninpreventingunplannedextubationofICUpatients.MethodcollectedinFebruary2017toFebruary2019of72patientsadmittedinourhospitalICUwardastheresearchobject,forroutinecare,36patientsascontrolgroup,36patientsacceptpredictivenursingintervention,asobservationgroup,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anxiety,depression,beforeandafternursingendotrachealintubationunscheduleddecannulationrateandnursingsatisfaction.Resultsafternursing,SASandSDSscore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05.Theincidenceofunplannedextubationwas5.56%intheobservationgroupand27.78%inthecontrolgroup,P<0.05.Nursingsatisfactionratewas100.00%intheobservationgroupand80.56%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predictivenursinginterventioncaneffectivelyimprovethenegativeemotionsofICUpatientsintheprocessoftreatment,forreducingtheincidenceofpatientswithendotrachealintubationunplannedextubation,improvenursingsatisfactioneffectissignificant,itisworthpromotingtheapplication.

【Keywords】ICU;Predictivecare;Unplannedextubation

人工通气是ICU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最为常用的辅助治疗方式,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患者在建立人工气道后,未经医务人员许可擅自拔管或因为医务人员的操作失误导致导管被迫拔出的情况[1],非计划性拔管是ICU患者人工通气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可对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如何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是ICU护理工作的重点,基于此,我院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进行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6例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59~75岁,平均年龄67.29±5.54岁,住院时间1~10d,平均4.85±2.08d,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59~77岁,平均年龄67.62±5.81岁,住院时间1~11d,平均4.72±1.94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我院ICU病房收治患者;②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③患者入院时,意识清晰,无精神疾病;④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而提供干净、整洁、卫生的ICU住院环境,保持患者被褥、衣物的洁净、干燥,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45°,保证患者在病床上躺卧的舒适性,维持病房内的温度在24℃,湿度在50~70%,保持患者体感的舒适[2];②疼痛护理气道插管会对患者的咽喉部粘膜造成损伤,从而导致患者会出现疼痛,并造成患者躁动,因此护理人员可遵医嘱给予患者咪唑安定等镇静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对于手术创伤较大的患者,应立即遵医嘱给予镇痛干预;③气道护理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避免患者出现黏痰阻塞气道的情况,在为患者吸痰前,相对呼吸道进行湿化,必要时可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的吸出,每天定时帮患者翻身和叩背,促进痰液的咳出;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3],重视患者的主诉,让患者将内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舒缓内心压力,同时通过给予患者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让患者身心处于舒适状态,加强人文关怀,多鼓励、安慰患者,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协助患者适当进行床上运动,提高患者的自主性,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的孤独感和焦虑感[3];⑤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做到轻柔、无声,避免产生噪音、光线等影响患者的休息,同时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医用气垫床、软枕、R型护理垫等物品对患者实施保护,避免患者发生坠床、碰伤、压疮等。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即①评估拔管情况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疾病类型、意识恢复情况和治疗依从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向患者讲解导管的作用、安置方法和注意事项[4],整体、全方位的评估患者拔管的可能性,每日加强导管的监测;②分类管理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在患者的床边粘贴不同颜色的警示牌,红色(拔管可能性大),给予患者固定措施,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将患者的床位放在病房的显眼位置,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合理调整排班[5],确保每名患者至少可以得到2名以上护理人员的轮流护理;③强化护理人员培训科室内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操作技能和预防性护理的意识,降低因护理人员操作失误所致的非计划性拔管。

1.2.2评价指标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分别使用SAS、SDS量表进行评价。

1.2.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SAS、SDS进行t检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进行χ2检验,护理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2.2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7.78%,见表2。

2.3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其通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6],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和气道护理,缓解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改善患者躁动,同时通过实施心理护理,稳定了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患者因情绪失常而擅自拔管,再者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考核和规范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操作,有效的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降低了因护理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拔管。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ICU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对于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益锋,杨艳莉,于兵月.预见性护理对于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6):120-122.

[2]李建华,马燕.预见性护理在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4):199-201.

[3]毕娟,唐丽梅,王娟.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5):528-530.

[4]仲辉.预见性护理在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6(50):145.

[5]张星星,董玥.预见性护理在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2017.12(12):95-97.

[6]马金枝.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7):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