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基质育苗技术增产示范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1-04-14
/ 1

水稻新基质育苗技术增产示范效果分析

刘明明

刘明明(哈尔滨市阿城区蜚克图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333)

摘要:结合农户具体情况制定阿城区新基质育苗技术方案,现以水稻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稻;育苗技术;效果分析

1示范模范和效果

示范落实在阿城区红星乡海东村和区示范园区内,共两点次,计划落实面积200平方米,实际完成360平方米,超额完成任务的80%,计划本田插秧30亩,实际完成45亩,超额完成15亩,占任务总数的50%。经秋季区乡联合测产,在选择适宜品种、科学施肥等综合配套技术共同作用下,应用新基质育苗技术较常规育苗技术平均亩产47.03kg,增产率9.28%,45亩水稻增产稻谷2116.35kg,增收3174.51元。

2工作措施

2.1加强项目组织管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1)成立领导组织明确分工:4月1日阿城区农业中心成立该项目组织,由张志北主任为项目组总负责人兼主持人,曹世勋为副主持人,成员有推广站全体人员,技术负责人闫淑清。(2)鉴定责任状:将该项工作列为个人全年工作责任状中,按照责任状要求年末对标考核,责权清晰,赏罚分明。(3)落实面积和农户:根据2008年总任务数育苗面积200平方米,本田插秧30亩指标,由技术人员选定共安排2点,分别落实在有一定科技素质、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红星乡农户白赞浩承包田和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红星乡落实育苗面积200平方米,示范区面积60平方米。(4)检查验收:由阿城区中心项目主持人、负责人全程监督此项目,不定期随时检查项目实施质量及技术到位率,随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4月17日育苗前检查了新基质发酵工艺流程,5月1日检查出苗率等,5月20日检查插秧进度,保证了项目顺利进行。

2.2加强项目技术管理,发挥先进项目增产增收的作用。

(1)制定技术方案,保证实施质量。按照哈市推广中心下发的技术方案,结合农户具体情况制定了阿城区新基质育苗技术方案,从做床、整地到稻壳发酵、品种选择及育苗方法及苗床管理的具体措施,在时间、操作方法上都清晰详尽且具有可操作性,由技术人员全程跟踪,完成执行方案避免了跑粗走样,为保证了该项技术的科技含量奠定了良好基础。(2)认真组织培训,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在育苗前结合全区在乡镇骨干培训会上进行培训,主要针对新基质育苗的标准化栽培程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如何提高出苗率,苗床阶段的温度水分管理等,技术人员随时随地深入到育苗基地、本田基地以答疑解说的形式进行面对面培训,让农户真正掌握这一技术要领,明白这项技术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潜力,从而带动周边农户对这项技术的正确认识,以便为将来推广此项技术做好铺垫。(3)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保证实施效果。在项目实施期间,技术人员至少每周到科技户及示范区一次,对技术把关,不但讲农户听,还直接做给农户看,及时纠正有关技术偏差,如在育苗时新基质的铺放厚度保持2厘米,覆盖厚度不超过0.7厘米,播种密度(红星乡0.5kg,示范区0.4kg)插秧时间、规格等,根据不同品种(东农425、松梗9号)、不同地点的环境条件采取科学、灵活、细致操作,是试验完全按照方案运行达到预期效果。(4)搞好田间调查记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项目负责人每周按照项目规定内容调查一次,包括秧苗素质、物候期、农事活动、抗逆性等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调查记载,一旦发现有与该项技术背离之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正确调控,使此项技术的增产增收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也为今后扩大推广积累一定经验。(5)搞好技术总结。秋收前针对方案要求逐点次逐地块进行采点测产,全面总结此项技术的增产增收作用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增产幅度为8.52%~10.04%平均增收7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