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保洁人员的职业暴露和预防

/ 1

基层医院保洁人员的职业暴露和预防

方国才

方国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襄阳441021)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5-0106-01

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已引起高度重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但医院的保洁人员却是这方面的弱势群体[1],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往往被忽视。基层医院保洁员工均来自农村或工厂下岗妇女,她们的年龄在40岁左右,文化偏低甚至文盲,卫生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她们承担着医院的卫生清洁工作及医疗废物管理,经常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以及被这些污染物污染的物品。如果稍有疏忽或防护意识不强,极有可能危害自身健康。因此,分析基层医院保洁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探讨其防范对策,对做好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管理、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

1暴露因素

1.1硬件设施不足,管理者重视不够

基层医院用房紧张,不能使保洁人员的清洁场所与工作场所分开,饮水、进食等均在工作场所进行,增加了自身感染的可能性。保洁公司的管理人员,强调的是经济效益,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做好职业防护的意识淡薄,只限量提供基本的防护用品,如帽子、口罩、手套及工作服,保洁人员只能重复使用。不能为他们提供如防护面罩或护目镜、防水袖套及防水围裙等防护设施,增加了保洁人员职业暴露的机会。

1.2医学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薄

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未正式接受专门的职业防护教育,既使进行了相关培训,仍然不能改变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以致保洁人员职业防护概念薄弱,自我防护意识差,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感染的机会高。在工作中常常不戴帽子、口罩,有的甚至不穿工作服,接触污物时不戴手套。手卫生意识淡薄,上班时戴手链、戒指,手接触到污物后不及时洗手或仅用清水冲洗,下班之前不认真洗手,不能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急处理措施不当,发生标本洒漏、刺伤、标本溅入眼口等意外情况只想到止血、清洗,而不能正确进行消毒、处理。

1.3沟通不及时,岗前培训不到位

由于保洁人员工作脏、累,待遇低,流动性大,人员频繁更换,保洁公司在更换人员时与医院管理部门不及时通知,医院感染办公室无法掌握保洁人员动态,导致新来院的保洁人员得不到及时的岗前培训,无从掌握自我防护知识。

2预防措施

2.1改善工作条件,健全防护管理体系

配备生活区用房及相关设施,督促保洁公司为保洁人员配备足够的手套、口罩、帽子及防护眼罩、防渗透的防护衣等。医院后勤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医学防护措施,严格检查职业防护措施的落实,创造安全的环境,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一旦发生医源性损伤后要及时报告、跟踪和观察等。

2.2加强岗前培训,定期进行职业防护安全教育

根据他们文化层次低、完全无医学知识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加强培训,通俗易懂地进行讲解,如清洁卫生、洗手、消毒、隔离等概念及要求,让他们了解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使他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以便更好地采取防护措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有关血液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预防措施、如何按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及损伤后的处理方法,掌握自我防护的方法。

2.3加强自我防护,落实防护措施处理污物时,必须使用适当的防护屏障,穿好防护衣,戴好帽子、口罩、橡胶手套、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手是污染最严重的部位,要加强手的消毒,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用流动水冲洗,消毒受伤部位,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并报告医务人员。必要是进行血源性传染病监测,给予相应的免疫接种预防,报医院保健科登记备案。

总之,职业安全是社会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管理者应更加关注基层医院保洁人员这个弱势群体,切实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和避免职业伤害,在保障工作质量的同时,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监冬,刘翠芹.加强清洁卫生监管预防医院感染[J].护理管理,2005,5(5):42-43.

[2]胡旭,金燕芳.检验科保洁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江苏卫生保健,2010,1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