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1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赵凤媛

赵凤媛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红旗学校341411

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撑。“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资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一、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充实教材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独创性和见解,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征重新定义教材内容,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开发生活资源

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我们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使教室变得温馨、舒适,富有生活和文化气息。我们可以将学生课桌分成若干小组,这样既便于学生之间交流学习成果,还便于形成合作探究意识。教室的四壁,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将之美饰成不同的风格,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创造性地开设各类主题角。这样生活化的环境,将成为学生乐学的大观园。

2.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新的教科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教师进行教学中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课堂资源。社会生活中的资源更丰富、更多彩、更生动,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素材。

三、整合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有一个互相适应、融合的过程。以前,语文课程(包括许多校本课程)已经注意把网络作为一般学习工具使用,但许多时候只是把它当成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就像以往用挂图、幻灯、投影仪、电视机等手段一样,是为了在课堂上讲授更方便、气氛更好、知识传授更有效。而基于网络的语文课程把网络的地位上升到学习方式变革的高度,强调在网络使用过程中让学生养成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拓展学科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窄。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跨学科学习,这就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文本内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这也是各个学科课程的共同需求。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学科知识整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优质的学习资源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寻求地域资源

1.在乡土文化中开发课程资源。乡土文化朴实、生动、富有人情味,处处洋溢着“乡土民风”的气息,小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乡土文化包括本土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礼仪文化、庆典文化等,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努力把这些变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

2.在游览名胜古迹中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重视本土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教学,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资源中去。可以通过“游名胜,学语文”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程必须既植根于现实生活,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使更多现实资源变为教学资源,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有用的语文课程资源,才能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

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惟教材而行”,也不是“抛教材而跑”。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整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倡导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小学语文课程资源,通过整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敏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快乐阅读,2012年,20期。

[2]万波试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年,03期。

[3]李年凤余舟露合理运用报刊、书籍、影视、广告、网络资源——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浅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