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管理的经济与管理风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浅谈工程管理的经济与管理风险

钟美玲

佛山市禅城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站528000

摘要:工程经济风险防范主要是指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同时确保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想要适应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就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建设工程的风险;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自留

正文

建设工程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大、实施周期长和不确定因素多的原因,导致其具有较大的经济与管理风险。同时由于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建设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建设施工企业经济管理方面还缺少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也让经济管理风险越发凸显,巨大的经济风险不仅让企业更容易蒙受经济损失,也会带来工期拖延和工程质量下降的风险。因此,对于工程经济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工程经济风险防范主要是指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同时确保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想要适应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就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建设工程的风险

1.方案风险

工程项目相比于其他的任务,有着自己的很多特点。它具有不稳定性,因为常常会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比如说施工启动资金和设备,水文地理情况,技术规范标准等等,这些都是在路上作业的情况。来自合同中的风险。不少业主缺乏风险意识,只是简单的追求低价格,控制建设成本,在工程建设的合同拟定中,最大限度的制定制约承包商的条款,将总承包风险费用盲目的作为风险转移的目标,将无法预见的风险、工程量增加、工期延误、设计变更等,全部转移给承包商。

2.招投标风险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在投标的过程中,许多企业会相互压价,存在很大的风险问题。企业进行压价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由于市场的自发调节,施工企业多,买方少,为了不让本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工程设备闲置,企业只能采用压价的方式以期望可以达到中标的目的,希望以这样的形式避免遭遇更大的损失;第二,企业对于招标这一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主观上认为,竞价就是压价;第三,政府自身也存在压价行为,对于工程项目层层逼近,对于工程项目的计算定价进行操作,这种做法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一种风险来自工程量清单的项目与计量规则存在差异。

3.成本风险

成本风险指的是成本大于预算范围,也就是建筑行业中的“投资无底洞”,成本风险给工程效益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成本风险实际上和工程的工期以及质量有很大关系,因为工期延误以及质量低下往往是导致成本增加的直接因素。同时,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具备一套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和控制流程作为前提保障。

4.市场风险

工程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工作人员共同发挥作用,提高经济管理的效果。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工程经济管理仍然只是针对自身的管辖范围,而对于其他部分的管理难以开展。材料的采购是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其管理质量将直接决定工程项目的质量,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但是在材料采购时,企业对于采购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材料采购管理质量低下。工程材料的价格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出现波动,材料采购不可能在市场价格较低时全部完成。因此,当材料价格上涨时,就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5.社会环境风险

很多建设工程企业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企业自备的机械设备并不能够满足工程需求,尤其是一些工程量大,工期紧的工程项目中,企业需要大量利用社会资源满足施工需求,如租赁大型机械设备等。这种现象极容易因为工序的不连续造成局部停工待工、设备调配不合理、机械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给工程经济管理带来巨大的风险,此外,材料供应不及时、不合格现象,也给工程经济管理带来一定风险。

6.实施风险

工程项目施工风险会直接制约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对企业的整体效益造成影响。企业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合同签订前都会分析施工的成本,将人员费用、材料费用等详细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但是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设计的变更、外界环境的变化、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企业施工造成风险,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工程项目想要顺利完成,需要雇佣大量的施工人员,而施工人员的素质存在差异,其整体素质不高,且安全意识较差,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7.支付风险

工程验收交工之后,部分工程尾款的清收工作较困难。有些工程尾款长期拖欠,最终会演变成企业坏账,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项目部应重视工程尾款的清收工作,配备专人负责和管理工程尾款的清收工作,对于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要采取必要手段尽快清收,确保按合同要求回收全部工程款。

二、建设工程的风险控制措施

1.工程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承包商设法远离、躲避可能发生的风险的行为和环境,从而达到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可以说就是拒绝承担风险,这是回避风险的较常用的方法。回避风险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拒绝签订合同,不过通常回避的风险更多的是针对那些可以回避的特殊风险而言。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与风险回避最相关的例子就是使用免责条款,通过使用这一条款以回避某些风险或风险所引起的后果。

2.工程风险的降低。

所谓降低风险,就是通过一些方法比如由大家共同分担,来降低所面临的风险。总承包商通过在分包合同中另加入误期损害赔偿条款来降低其所面临的误期损害赔偿风险。一般,风险降低措施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雇员对潜在风险的警觉。第二类是采取一些降低风险损失的保护措施。第三类是通过建立使项目实施过程前后保证一致的系统,以及鼓励人们多用“如果……会……”之类的问题。

3.工程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在承包商不能回避风险的情况下,将自身面临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来承担,但转移风险并不是转嫁损失,有些承包商可能无法控制的风险因素,在其他主体那里却可以得到控制。转移风险并不一定会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它只是将风险转移给另一方来承担。在某些情况下,转移风险可能会造成风险显著增加,这是因为接受风险的一方可能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风险。最普遍的风险转移方式是购买保险。购买保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转移风险的手段,通过保险可以将自身面临的风险很大程度上转移给保险公司,让他们来承担风险,以将不确定性化为一个确定的费用。

4.工程风险自留

那些造成损失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是最适合于自留的。因为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转移,或者说,将这些风险都转移是不经济的,对于这些风险就不得不自留。除此之外,在某些情况下,自留一部分风险也是合理的。通常承包商自留风险都是经过认真分析和慎重考虑之后才决定的,因为对于微不足道的风险损失,自留比转移更为有利。风险自留在操作上的具体措施有如下两点:(1)、“防止损失或减少损失”。所有的防止和减少损失的措施都需要一定的费用支出,但若采取某些措施,可用较少的费用就可取得较好的效果。①损失发生前的措施。在此阶段消除或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②损失可能发生时的措施。在损失发生时有必要的技术组织措施以减少其损失。③损失发生后的措施。一旦发生了风险应采取各种措施将损失降低至最低的程度。(2)、自我保险。自己承担可能发生的风险有时比转移风险更为有利。这是承包商自己承担风险,称为自我保险。

结语

建设工程的风险是无处不在的,企业只能通过完善的组织和财务管理制度来建筑防火墙,并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计划,以应对风险。同时也只有持续改进的企业才能在风浪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鹏.浅析现代工程项目中经济管理的风险及防范[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08)

[2]张群伟.浅谈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四川建材,2011(04)

[3]祁世芳,贾月阳.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1):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