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独立学院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赵红

关键词:独立学院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2-0015-02

一、问题的提出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高等教育加快发展要求的办学模式,在短暂的几年时间里异军突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我国已有独立学院316所,在校生214.8万人。实践证明,独立学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级学院作为目前独立学院普遍设置的一级管理层次,是独立学院强化办学特色、实现办学目标的主体。二级学院的办学绩效如何,直接关系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的高低。因此,作为学校一级管理者,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对于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学校定位出发,就独立学院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以下探讨。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绩效评估”(Performanceappraisal)的历史已有百年之多,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开创的“工时与动作研究”(timeandmotionstudy)。绩效评估最初属于工业管理学的术语其含义主要是指识别、观察、测量和开发组织中人的绩效的过程。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经济衰退、资源短缺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开始积极寻求对高等院校做出差别性评判,以此作为指导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估由此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的政策和实践中。在绩效评估改革风潮的影响下,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了高等教育评估的探索和实践,并在制度建设、机构完善和实践运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三、确定二级学院评价指标与权重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开展独立学院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首先应有一个明确的测评目的和预期效果。一般来说,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的具体目的有:了解二级学院的发展状况、发现二级学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引导二级学院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开展工作。总之,开展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全校二级学院办学的基本情况,激励各二级学院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绩效。为此,指标体系以及权重的设定,应以学校定位和自身发展目标为正确导向,强化学校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使二级学院明确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

构建办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评估的内容,力求既能涵盖二级学院办学的主要工作内容,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又能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做到抓住中心,突出重点,使评估指标在设计上不但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能够通过核心指标、主导指标促使二级学院在全面统筹各项工作的同时,能够有重点有选择地推动学院办学。

(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定量和定性是绩效评估的两种基本方法,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别。定量评估具有精确度高、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可比性强等优点,但完全定量则容易导致急功近利,不利于二级学院的长远建设和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定性评估具有操作简单、可变性强等优点,但完全定性则容易降低评估的科学性,导致评估最终流于形式,不利于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因此,在运用绩效评估方法时,应始终坚持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统一,在尽量选取定量指标的同时对那些重要但难以量化的指标采取定性分析,提高绩效评估的科学有效性。

(四)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深谋远虑、高瞻远瞩,而不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因此学校的绩效考核不能简单地只看结果,还要注重二级学院在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中的组织实施情况。这就是说,结果考核要与过程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般来讲,过程考核旨在关注二级学院的工作态度和日常工作行为,它利于营造一种比较感性、和谐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院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厚积薄发;结果考核旨在关注二级学院的最终业绩,它利用营造一种比较理性、任务导向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院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内涵

本文借鉴了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第六稿)以及一些独立学院的职能部门制定的年度专项考核指标,将“教学工作”、“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四个方面的工作作为一级考核指标,下设11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所设定的指标内容不仅涵盖了二级学院办学的主要方面,更体现了作为独立学院这一类型层次的高等院校在评估指标上的特性。

为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确定指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又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分别确定了权重。在具体评估中,则采取单向与综合评估分别排名的方式进行,使整个评估工作既关注到整体,又兼顾到各个学院的特色和优势。

(一)教学工作

《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第六稿)明确说明,有关独立学院的办学评估必须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即明确独立学院定位为教学型大学,并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一要求,本文在制定考核指标过程中紧紧围绕本科教学的工作特性,并突出“应用型”特点,将有关教学方面考核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在一级考核指标下设计了“课程建设”、“实践项目建设”、“教学投入与质量监控”、“教学建设与成果”4个二级指标,其中,“课程建设”为核心指标,旨在通过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此,本文除了将“师资队伍基本状况”作为一般考核指标外,重点将“‘双师型’师资”作为核心指标进行考核。其中,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是实施该项考核的难点。根据一般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本文将“双师型”教师界定为下列条件之一:第一,具有高校教学经历,并在相关企业从事本专业全职工作三年以上;第二,具有高校教学经历,并由学校派出在相关企业从事本专业挂职锻炼一年以上;第三,具有高校教学经历,并获得过行业技能等级证书;第四,具有高校教学经历,并主持两项或主要参与三项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成果已投入使用,反映良好的。

(三)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是独立学院的生命线,直接影响着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人才培养质量既体现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更集中体现在毕业生的质量上。因此,本文在一级考核指标下设计了“日常教育管理”、“毕业生质量”2个二级指标,并将“毕业生质量”作为核心指标。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项重要职能,作为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无疑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忽略其他两项重要职能。因此,本文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2个二级指标中主要考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成效以及二级学院与地方共建的合作平台情况。

五、实施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开展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促使他们“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找出差距、科学发展”,合理而有效的办学绩效评估机制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改革和竞争氛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不断推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构建办学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以保证绩效评估达到预期的积极效果,避免不良影响的产生。

(一)培育独立学院内部的绩效评估文化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就独立学院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而言,二级学院本身是内因,外部评估是外因。因此,提高二级学院办学绩效的根本方法应当是培育学院内部的绩效评估文化,强调二级学院的改进、自律功能,使评估不仅成为学校管理的基本手段,而且成为二级学院要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举措,从而实现从理念到行动的自觉转变。所以,从长远来看,逐步建立院、系、专业等不同层面的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各类自我评估活动成为独立学院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估的基础。

(二)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一,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考核结果的发布应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客观和公正的信息平台,使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都能对学校和学院的整体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今后出台各项整改措施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针对考核结果反映出的关键性问题,学院领导应加强与二级学院的交流沟通,使单向、封闭的结果反馈过程变成双向、互动的交流反馈过程,帮助二级学院开阔视野,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办学绩效。

第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院应着力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二级学院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可尝试与个人绩效考核相挂钩,作为职务晋升、教育培训、实施绩效工资的参考依据。可以预期对考核结果的有效利用将会有助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整体上提高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高等教育司教育统计数据库[FB/OL].

[2]《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第六稿)

[3]罗建国:《我国高等教育政府评估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