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源性胃出血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动脉源性胃出血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

次仁罗布

林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860000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源性胃出血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的具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共10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给内科常规保守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在临床治疗期间则采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止血疗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止血总有效率达到90.38%,而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仅为51.92%,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发生情况上,实验组患者总发生率为9.62%,而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0.77%,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上,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对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脉源性胃出血;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胃出血作为一种消化道内科疾病,主要病因在于消化道发生病变,进而引起胃出血。而动脉源性胃出血属于胃出血的类型,出血量大,且出血位置很难确定,病死率极高,临床表现多为呕血或者黑便,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危险。针对动脉源性胃出血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对出血位置进行止血,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动脉源性胃出血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的具体临床疗效,选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共104例,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共10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胃镜检查和诊断,都被确诊为动脉源性胃出血,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实验组中男40例,女12例,患者年龄在31~75岁,平均年龄为52.16±5.41岁,所有患者中,恶性胃溃疡有2例、胃溃疡32例、急性胃炎出血11例、贲门撕裂伤导致的出血为7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14例,患者年龄在32~76岁,平均年龄为51.83±5.69岁,所有患者胃出血类型中,恶性胃溃疡有3例、胃溃疡31例、急性胃炎出血10例、贲门撕裂伤导致的出血为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胃出血类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科治疗的方法,包括输血、补液等常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则采用放射介入下联合动脉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操作方式为:在患者输液状态下,对患者利用减影血管造影的方式进行监控,然后对患者的经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对出血病灶的血管进一步插入,以便二次确定出血位置;完成以上操作后,对患者进行动脉栓塞,当出血停止时,对穿刺部位进行包扎。最后送到病房进行下一步治疗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指标为患者的止血效果,指标分级为:痊愈(完全止血,胃镜检查无异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部分止血,胃镜检查出血情况有改善,临床症状也有改善)、无效(胃镜检查无改善,且完全未止血)。止血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呕血情况和黑便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止血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止血总有效率达到90.38%,而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仅为51.92%,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在临床症状发生情况上,实验组患者呕血例数为2例,黑便例数为3例,总发生率为9.62%,而对照组呕血例数为7例,黑便例数为9,总发生率为30.77%,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上,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动脉源性胃出血是胃出血疾病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的类型,传统治疗是在胃镜检查的基础上采用保守方案进行,该方法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无法保证全面的止血率。动脉源性胃出血由于其出血位置的难以确定,也导致其治疗难度增大。如果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则会增加患者痛苦和术后并发症。

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则相对来说创伤较小,安全度也较高,对于患者来说也是可以耐受。该方法能够有效确定出血位置,并对出血位置进行有效的止血。该种方法也能够避免灌注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相应并发症,进而也提高治疗体验效果。

本文研究也表明,经过放射介入下联合动脉栓塞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止血总有效率达90.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1.92%。在临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上,实验组患者总发生率为9.62%,而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0.7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对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孟令波,周永财,李健.动脉源性胃出血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3:63+66.

[2]杨春旺,凤志慧.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的临床观察[J].影像技术,2016,06:17-18.

[3]张强,解记臣,孙留安.动脉源性胃出血在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3:58-59.

[4]刘胜,李子祥.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1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36:86-87.

[5]刘伟波,周国永,杨有甜,李凤彩,邵美英.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