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因体验过程而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数学,因体验过程而精彩

牛孝伟

牛孝伟(山东省惠民县第三实验学校山东滨州251700)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09-059-01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张贴着这样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知道了;而我做了就理解了。同时,《课标》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创设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会使学生学的高效、学的精彩。

一、学生"做"中体验,印象更深刻。

学生能在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索中认识数学,解除困惑,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会使数学课堂变得更有活力。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一规定的必要性,结合县教研室张曰阁老师听课这一契机,首先出示图表:

让学生在图中写出陈璐同学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同学的名字,当时学生面向西,绝大多数学生把陈璐南边的同学写在了左面,北边的同学写在了右面,西边的同学写在了上面,东边的同学写在了下面,只有极少数同学因有知识基础是按规定写的。把两种答案展示后,支持第一种答案的呼声阵阵,而且说出了很多理由,以致于写第二种答案的同学都发生了动摇,感觉自己的答案确实不及第一种好。这时,我请张曰阁老师配合,根据两种答案,分别说一说该同学的东、西、南、北各是谁,结果可想而知,第一种答案全部指错,引的同学们哄堂大笑,第二种答案全部指对。同学们一下子陷入了"这是为什么"的沉思之中,我赶紧引导学生打开课本寻找答案,然后结合地图、示意图等有关资料,组织学生对这一规定的必要性展开讨论,在思辨中这一规定的必要性、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再如,《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对于小数部分的读法,市教研室徐大有主任的指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0.48,学生读作零点四十八时,不能草率的说读错,而是让学生比较零点四十八与零点四八哪一种方法更好,特别是像555.555这种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读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正确读法的方便、简洁,体会规定的必要性,这样学生才会更易接受,学的才会更深刻。

二、学生"画"中体验,学习更有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主要靠抽象思维,但没有形象思维的配合和支持,解决问题就很困难。常见一些小学生,看到"多、一共"就用加法和乘法,看到"少、剩下"就用减法,看到"分"就用除法,题目稍一变化就不知所措。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经过一番长期的形象思维训练,但教师却在催促他们尽快换入抽象思维,而学生对抽象思维却是丝毫没有准备的"。这段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很深刻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虽然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策略都适合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进行渗透。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动地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画图策略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

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展示数学故事形成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有吸引力。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首先借助教材上的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逐一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总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都是一份一份的排列,而且每一份的个数同样多。最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画一画,并在每一份的下面标上数字,列出算式。由于学生在学乘法之前只认识了加减法,他们都列出了连加的算式,通过多读算式进一步明确这些加数都是相同的,对于较长的加法算式很多同学都觉得麻烦,提出了"有没有别的算法?"的疑问,这时教学乘法的意义,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在学生画的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指导,如:根据教材上的一辆小车两个轮,引导学生分别画出2、3、4、5辆车的轮子时,学生的画法很多,我随即出示了2辆车的车轮画法:oooo,引导学生进行评判,很多学生都说这样画看不出一辆小车两个轮,也看不出有2辆小车,成了一辆小车四个轮了,应该两个两个的画:oooo,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于没有图的数学小故事,通过读一读、演一演(故事形成的过程)、画一画、标一标等活动来解决,如:一枝铅笔8角,5枝多少钱?可以这样画:,学生能很清楚的看出是求5个8是多少,用乘法算。课下,我还引导学生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乘法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整理下来在班内交流。又如,二年级初学近似数时,有很多学生不理解四舍五入的道理,我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

此图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出150居中间,150左边的数接近100,150右边的数接近200,从而深刻的理解了近似数的意义。实践证明,画图策略很适合低年级小学生。总之,解题策略没什么规矩,适合学生的策略就是好的策略,在课堂上,学生自然而然生成的资源尤为可贵,很值得老师们去挖掘。

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惑、挫折及失败,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一无所获,以至于很多老师因费时太大成效太小而放弃,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将对他今后的自主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回报。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怕麻烦,引领学生越做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