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段作文教学再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中年段作文教学再尝试

王万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年段又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作文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今后的全面发展。两年来,我以中年段作文教学为教研课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做了以下几点尝试,总结出来,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心理学指出兴趣是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也是学生一切行为的动力。学生作文有了兴趣,写作时大脑就能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活动就最积极,最有效,作文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标准也指出:低中年段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正确引导,激发兴趣成了中年级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1、抓好衔接减缓坡度

进入三年级,课表上就郑重其事地排上了“作文课”,学生觉得作文很神秘,很陌生。由此上好第一堂作文指导课成了引起学生写作兴趣的第一步。教师须得倍加重视,精心设计。如:可出示一个“灯”字,让学生先组词:“台灯”“电灯”“灯光”………,再造句:“我家有一盏漂亮的台灯。”………,接着展示实物。当学生看到崭新美观的台灯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然后采取多种形式说说它的大小、颜色、形状、用途等。在说的基础上欣赏教师范文《我家的小台灯》,学生读了范文,联系前面的字、词、句,才明白了作文是怎么一回事儿,认识到组字成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逻辑关系。这样,抓住了衔接点,减缓了坡度,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起到了爱护初学者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的作用。

2、降低要求自由表达

在中年段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厌倦情绪。根据这一现象,教师在习作指导时要少些限制,少些要求,重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要鼓励学生大胆选材,大胆构思,写放胆文,提倡自拟题目,让其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如写《我和我的朋友》可写动物、可写植物,也可写想象中的事物和梦中的情景等。表达方式也可以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想象,无拘无束地表现出自己的童心童趣。为了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作文评分方面,可以一改作文不给满分的惯例,第一次作文只要格式正确,书写工整就给100分。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能把话写清楚就给100分,这样一次一次地从格式、书写、语言文字等方面逐步提高要求,每次重点指导一点,学习一点,这样即做到了练习扎实,又能很好地激发写作兴趣。正是这种以激发作文兴趣、发挥创造性为目的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才能给初学作文的小学生带来学习写作的热情。

3、真情评改重在鼓励

作文批语是教师借助语言通过评价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一环。有时一条好的批语能激起学生一生对写作的追求,所以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一改“严师”形象,以帮助者和朋友的身份真诚地去审视每一篇作文,采取多就少改的做法,批语尽量体现对学生的亲切感,注重交流,重在鼓励。注意挖掘学生习作的优点,对好的段、精美的句子,恰当的词语及时加以表扬,如:“你的这一段写得太棒了”,“这个比喻真贴切”,“这几个动词用得真好”,“多有意思的标点啊!”等。对后进生的作文更要沙里淘金,劣中寻优,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只要用的好,就以真诚的态度去表扬,而对不足之处不是频频加以修改,弄的面目全非,而是打一个小小的“?”或是写上“再读一读,好吗!”“换一种说法”等。这样的批语学生看了既乐于接受,又有修改的冲动。,另外,每次批改时教师还在优秀习作后画上一个美丽的小红花,并挑选出三四个精彩文章在全班朗读。评出5—10个好词好句,让他们(尤其是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自己读给大家听,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最后还将前三名的作文抄在黑板报上,供大家欣赏,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

二、培养阅读智能,突出写段重点

段是篇的基础,也是中年段作文教学的重点。段的写作必须与阅读教学中段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每篇课文中选出一个典型的段来从构段方式和遣词造句方面扎实训练,从感知到积累再到应用,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效果。

1、掌握构段方式,仿写段

构段方式即段的结构层次关系,它是段的主体框架,也是写段的基础。课文中的段就是掌握构段方式的好例子。如《翠鸟》一课,作者在写翠鸟羽毛时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教学时教师以这段为重点,先让学生边读边标出:这段文字有几句话?说说每句写什么?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接着提供几个中心句如:“这只玩具公鸡真漂亮”“我的铅笔盒很好看”“机灵的小猴子”等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课后还可布置巩固练习:以“我有一个的”为总起句写一段话,强化学生进一步掌握这种构段方式。除总分式外,还有因果式《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二段;并列式:《海底世界》的第二段;承接式:《你们想错了》的第一段等等。抓住这些典型段用上述方法指导学生边学边防,使其在读写结合的训练过程中掌握构段方式,学习写段技巧。

2、体会词句用法,学写段

在课文中有些段不但构段精巧而且用词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范例,通过品析字词训练用词准确生动,通过欣赏语句训练写句通顺具体。教学中不断采用调换词语、比较词语、联系句子、查阅词语等方法体会字词的妙处。如:“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里“抽出”能不能换成“长出”“伸出”“露出”“冒出”等?为什么?让学生在讨论、比较中领会作者用词之准确、表达之精妙,从而意识到写作时用词的重要性。在学句中,要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如在学《放风筝》第三段时,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哥哥和我放风筝时的动作充分地读,同时把读与想象、复述、合作、表演有机结合起来,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体会到运用恰当的动词是写好段的一种办法,紧接着让学生活学活用,练写“今天我值日”“妈妈擦桌子”“爸爸的拿手菜”等片段,学生根据平时的留心观察,用上一连串的动词写得具体生动。看来,只要教师重视读与写的联系,善于引导、合理迁移,学生写段也就不难了。

3、多种形式练笔,写好段

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习作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勤于观察和乐于动笔的习惯。所以在中年级培养作文能力,只限于学习园地中要求的那几篇作文是远远达不到目的的,更为关键的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练多写。

(1)、利用课文内容随堂练笔,可写《我的小萝卜头比童年》、《老山羊走后》、《小摄影师续篇》、《我爱故乡的——》、《我来到海底世界》等。

(2)、利用视听节目及时练笔,可写《大风车的故事》、《有趣的广告》、《新编西游记》、《蓝猫的一天》、《可爱的卡通人物》等。

(3)、抓住生活实际常练笔,如:通过家务劳动,学校活动,班队会让学生自命题目,不拘形式地去自由写作。再如布置观察妈妈做饭,爸爸抽烟,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观察日记等。

(4)捕捉想象中的事物和梦中的情景自由练笔。写未来的铅笔,房屋,学校,二十年后的我,我的空中旅行,梦中历险记………。

当然练笔的形式很多,只要有利于开拓思路,自由表达就可以大胆采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真正的语文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中年段的作文教学需要教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兴趣,正确引导,自由练笔为教学重点,不断尝试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