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宜昌市风疹发病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2009年宜昌市风疹发病特征分析

梅红佟荟田滔滔严毅徐英余枫华杨春秀

梅红佟荟田滔滔严毅徐英余枫华杨春秀(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宜昌443000)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452-02

【摘要】目的了解宜昌市2009年风疹发病特征。方法对宜昌市2009年报告的风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昌市2009年共报告风疹病例130例,报告发病率为3.09/10万,比2008年下降4.08倍,以0-15岁低年龄人群为主,集中发生在3-6月份。结论宜昌市2009年风疹发病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1.54%,主要原因是山区县风疹疫苗接种率低,风疹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对降低风疹发病有主要作用。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近五年来,我市风疹疫情呈波浪式起伏发病,2005-2008年发病率在1/10万-13/10万之间波动,局部偶有暴发疫情发生,从2008年起我市对风疹疫情进行了个案调查及血清学监测,对局部暴发疫情及时采取了相关应急措施,随着国家风疹疫苗免费接种方案的实施,2009年我市风疹发病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现对2009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探讨预防和控制风疹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每一例个案进行了个案调查,人口资料来源于宜昌市统计局。

2.暴发定义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例出现。

3.检测方法风疹早期血清IgM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为中国CDC病毒预防控制所国家实验室和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由湖北省CDC统一供应。宜昌市CDC风疹实验室完成检测。

结果

1.全市疫情概况

2009年风疹报告发病130例,无死亡病例。比去年同期下降4.08倍,报告发病率为3.09/10万。全年呈散在发病,无暴发疫情。

2.流行病学特征

2.1地区分布九县(市)13个地区中,11个县市(区)均有发病,发病率>10/10万的县市是秭归县(18.30/10万),其次是兴山县(8.95/10万)。详见表1。

2.2时间分布: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报告,有明显季节性分布,以3-6发病为主,病例最高月份为4月份,与去年同时发病比详见图1。

2.3年龄分布全市风疹发病以低年龄学生为主,0-15岁组发病数率最高,发病构成比为86.92%,0岁组病例构成比为33.85%,15岁组构成比为30.77%,详见图2。

2.4性别男72例,女58例,性别比为1.24:1。

2.5职业分布学生发病人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41.54%,多为常住人口;散居儿童占33.08%,幼托儿童占6.92%,其它占18.46%。

3、实验室监测

2009年全市13个县市区,11个县市共采风疹血清合格标本134人,实验室检测风疹IgM阳性4例,阳性率为2.99%,分布于4县市区,麻疹IgM阳性率有44.78%,分布在10县市区;说明我市同时存在风疹和麻疹感染,麻疹和风疹均阳性的有3个县市区,占辖区23.08%。

讨论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将风疹疫苗纳入免费疫苗范筹[1],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风疹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采取常规免疫策略,即8月龄起开始初免,有条件的1.5岁进行一次麻腮风三联疫苗加强免疫1针次,由于我市免疫规划工作已进入规范化管理,免费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较好地提高了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风疹抗体水平,对我市15岁以下人群预防控制风疹发病,有重要作用,同时对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减少成人发病和育龄妇女风疹病毒的接触机会,降低CRS发生率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针对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高发地区,对1~14岁的人群进行一次普遍免疫,使人群达到较高的免疫水平,以切断病毒传播,把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新增免费疫苗接种落到实处,提高风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对控制风疹发病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文件资料汇编,2009年5月,25.

[2]刁连东,徐爱强.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文献荟萃,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