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制备工艺的柴藿颗粒解热试验比较研究

/ 2

不同制备工艺的柴藿颗粒解热试验比较研究

阳敬兰慧李安华熊磊张郴

阳敬1兰慧2李安华3熊磊4张郴5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红河661199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提取工艺的柴藿颗粒对大鼠解热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啤酒酵母菌所致大鼠发热模型,比较水提工艺的柴藿颗粒和水提醇沉工艺的柴藿颗粒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结果:柴藿颗粒两条制备工艺对啤酒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都有一定的解热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作用趋势,与其他给药组比较水提颗粒高剂量组在致热2h到10h都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起效时间与阳性对照药拜阿司匹灵极为相近。结论:本试验从解热试验研究结果分析,水提醇沉制备工艺的柴藿颗粒解热效果较好,可作为柴藿颗粒制备工艺筛选的可靠依据。

【关键词】不同工艺;柴藿颗粒;解热试验;试验研究;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R9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380-01

柴藿颗粒由云南中医学院熊磊教授的临床经验方柴胡藿香汤改制而成。原方经临床使用具有解表透热,利咽消肿的功效[1]。用于治疗小儿暑湿感冒引起的发热,咽痛,咳嗽,苔腻等,现代应用于小儿感冒发热[2]。为对柴藿颗粒水提和水提醇沉两条制备工艺进行筛选,我们对两种制备工艺所制得的柴藿颗粒进行了解热作用的比较。本试验参照解热实验[3-5]方法,进行两条制备工艺柴藿颗粒的大鼠解热试验比较研究。现将实验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仪器与药材

拜阿斯匹灵(阿斯匹林、ASP),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00059,100mg/片,BayerHealthCareAG生产,批号BTA6ZB7阿斯匹林剂量参照文献,用纯水配成10mg/ml混悬液;中药阳性对照选择人用量的10倍剂量,用纯水稀释成溶液后供动物灌胃用;两条制备工艺的柴藿颗粒由云南中医学院药剂教研室提供;JJ2000型电子天平,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体温表,东莞市爱的仕机电设备有限公司。SCXK(滇)2010-0008。SD大鼠,体重180~220g,雌雄兼用由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滇)2010-0008。

2.方法与结果

2.1方法

对大鼠酵母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80只,重量在180-220g,让其在实验室适应一周,实验前3日每日测肛温一次,使大鼠适应此操作,选择体温范围在35.5-37.7℃,且体温波动0.5℃以下的大鼠70只,随即分成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水提颗粒高剂量组,水提颗粒低剂量组,水提醇沉颗粒高剂量组,水提醇沉颗粒低剂量组。实验前12h禁食(禁食不禁水),排空直肠后测肛温两次(间隔半小时)取平均值作为大鼠的基础体温,按等效剂量灌胃给药2ml(拜阿司匹灵300mg/kg,水提颗粒高剂量组5.4g/kg,水提颗粒低剂量组2.7g/kg,水提醇沉颗粒高剂量组3.78/kg,水提醇沉颗粒低剂量组1.89g/kg)空白组,模型组给予2ml蒸馏水,间隔4小时,在灌胃给药一次(同第一次),每次给药后测量其体温,第二次体温测量结束后给空白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射2ml生理盐水,其他六组注射2ml啤酒酵母(20%酵母混悬液),在注射后1,2,4,6,8,10,12h测量大鼠肛温,在距离第二次灌胃给药后4h第三次给药(同前两次)。结果见表1,图1。

表1柴藿颗粒两条工艺解热作用比较

2.2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注射啤酒酵母2h大鼠体温开始明显升高,致热后2,4,6,8,10,12小时模型组与正常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造模成功;致热后2h,阳性对照组及水提颗粒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致热4h及6h,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造模组与模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致热8h及10h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水提颗粒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致热12h,除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组与模型组均无统计学意义。从图1可知,柴藿颗粒两条工艺对啤酒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都有一定的解热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作用趋势,其水提颗粒高剂量组在致热2h到10h都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起效时间与阳性对照药拜阿司匹灵极为相近。

3.讨论

酵母菌属真菌类,其致热成分是全菌体及菌体内所含的荚膜多糖以及蛋白质。酵母菌注射于体内后,注射部分的局部溃烂引起的剧烈炎症反应导致,动物全身表现与临床伴内脏或者皮肤有明显炎症的里热证类似,更适合考察清热药的解热作用。本实验采用皮下注射啤酒酵母混悬液作为致热源制备实验性大鼠发热模型,各组大鼠在造模后2~14小时提问均增高,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柴藿颗粒各剂量组均出现明显抑制体温升高的作用。说明柴藿颗粒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中水提颗粒高剂量组在致热2h到10h都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起效时间与阳性对照药拜阿司匹灵极为相近,说明水提工艺制备的柴藿颗粒解热作用做好,且有一定的量效作用趋势。

参考文献:

[1]杨艳,熊磊.柴胡藿香汤治疗小儿暑湿发热4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3):29.

[2]赵毅涛,何雯,李小珊.熊磊教授治疗小儿发热常用药对介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4):48).

[3]刘亚娴,霍炳杰,张莉.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对致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cAMP含量的影响.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245-248

[4]雷志均,灰毡毛忍冬与正品金银花解热作用的比较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10(25)

[5]徐珊,不同来源的黄芩提取物解热药效差异比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06.(27)57

作者简介:

阳敬(1984年5月-),云南省会泽县,汉族,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剂学,药理学,中医药学概论等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