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分级治疗方法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痤疮分级治疗方法与研究

宋丽平杨会君徐海丰李红霞周芬徐雅娟

宋丽平杨会君徐海丰李红霞周芬徐雅娟(河北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皮肤科066000)

【摘要】当今,人们对皮肤美观的要求日益高涨,对痤疮等有损皮肤美观的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痤疮也是皮肤科就诊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约占皮肤科就诊患者的16%。约80%的青少年患过痤疮,15-20岁发病率最高,个别患者可以持续到40岁。严重的痤疮会影响人们的容貌和身心健康,影响病人的社会交往和正常生活。因此,对痤疮需要进行有效的分级治疗,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坚持足够疗程。

【关键词】痤疮;分级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785.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102-01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包括皮脂溢出、粉刺、炎症性丘疹和脓疱。粉刺包括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前者为开放性,黑色是黑色素沉积,后者为闭合性。皮疹好发于头面、前胸、后背、臀部等。痤疮的发生与内分泌(雄激素异常促进皮脂分泌)、细菌感染、炎症反应及遗传有关,其它如糖皮质激素、雄激素、卤素药(碘、溴剂)、情绪波动、便秘、化妆品、生活饮食习惯及环境等亦可导致痤疮。其发病机制主要有四个环节:雄激素作用下的皮脂腺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以及机体免疫反应。

临床分级

Ⅰ级粉刺

Ⅱ级粉刺、炎症性丘疹

Ⅲ级粉刺、炎症性丘疹、脓疱

Ⅳ级上述损害+结节、囊肿、溃疡或聚合性损害

治疗:痤疮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致病因素、皮损类型和严重程度、心理状态等制定具体的治疗措施。根据痤疮的不同分级,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痤疮的分级治疗

Ⅰ级外用药

Ⅱ级外用药+抗生素

Ⅲ级外用药+抗生素+异维A酸

Ⅳ级外用药+抗生素+异维A酸+激素

目前新型痤疮治疗药物1.2%克林霉素磷酸脂,0.025%维A酸水凝胶制剂,该制剂中的维A酸微颗粒悬浮在水质凝胶中,用于皮肤后能向毛囊释放出最适浓度的维A酸。外用维A酸可以抑制或减少微粉刺的数量,减少成熟粉刺和炎性皮损,促进毛囊上皮正常角化并能抗炎症,增强其他药物的渗透,通过抑制微粉刺形成维持痤疮持续缓解,是维持治疗的基本手段。如果患者对维A酸耐受性差,开始每隔两天用一次,逐渐每隔一天一次,直到每晚一次,使患者逐渐耐受。可以使用保湿剂缓解外用维A酸导致的皮肤干燥。应避免与眼、鼻孔、口腔黏膜和破损的皮肤接触,避免紫外线照射。

口服药物包括抗生素、异维A酸、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是治疗痤疮最常使用的药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作为一线用药。在痤疮治疗中,抗菌作用最为重要。在非抗菌作用,抑制细菌脂酶、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最为重要。口服异维A酸是严重痤疮的标准治疗,应用指征包括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及其变异型、疤痕明显的痤疮、相对适应症包括累及面部和躯干的广泛性痤疮,一般治疗抵抗或反复发作的痤疮、但应注意勿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时应用。在应用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同时,应考虑到其副作用-生育问题。异维A酸的致畸作用是肯定的,口服后一个月内严禁患者献血给孕妇。女性服药两年内应避孕。异维A酸对男性精子无影响。女性激素或抗雄激素治疗仅用于女性患者,有如下表现时可考虑用于血清雄激素水平正常的女性:面部下方存在持久的炎性丘疹、结节;月经期发作或加重。主要药物有口服避孕药、环丙孕酮、炔雌醇、安体舒通,丹参酮。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的雄激素分泌、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主要用于爆发性痤疮、聚合性痤疮、项部瘢痕疙瘩性痤疮、面部脓皮病等。

非药物治疗方面有很多手段,如激光、光动力疗法(PDT)、强脉冲光(IPL)、射频(RF)等技术都应用于痤疮的治疗或者痤疮后疤痕的修复。总之,对痤疮的治疗,不应使用单一治疗方法。将药物和非药物的治疗方式相结合,是目前痤疮治疗的新趋势。联合治疗的药物不必同时停药,应常规考虑进行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外用维A酸是维持治疗的首选,推荐疗程为6个月,口服药物可选择解毒降火的中药维持4~6周。

疗效评价:

痊愈:丘疹、脓疱消退,囊肿明显缩小或消退,炎症过程消退。

显效:丘疹、脓疱消退,囊肿缩小,炎症过程消退75%以上。

有效:丘疹、脓疱消退,囊肿缩小,炎症过程消退25%~75%。

无效:丘疹、脓疱消退,囊肿缩小,炎症过程消退少于25%,或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然而,临床治疗中有些问题常影响痤疮的治疗效果,(1)医患对痤疮不够重视,认为痤疮是一种在青春期发生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消失,无需治疗。(2)选择治疗药物缺乏针对性,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炎药,对丙酸棒状杆菌无特异性作用,反而造成医源性耐药,影响疗效。(3)治疗缺乏系统性:有的医师仅给患者使用外用药物,忽略了内服药物的重要性,或仅给内服药物,不使用局部外用药物,导致治疗缓慢、易复发。(4)不注意药物的刺激反应及对皮肤屏障的破坏:治疗痤疮的外用药物,如:硫磺洗剂、维甲酸、过氧苯甲酰凝胶等,均有一定的刺激性,常常引起或加重皮肤屏障的破坏,出现皮肤红斑、干燥、脱屑、瘙痒等不良反应,患者不能坚持治疗,影响疗效。(5)不注重痤疮临床分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千篇一律用药,轻型痤疮及重型痤疮的治疗用同样药物,影响疗效。(6)缺乏维持治疗的理念:痤疮是一种容易复发,与遗传有关的皮肤病,患者接受治疗1至2周后,皮损开始好转,就停止用药,使痤疮再发。(7)忽略诱发因素:日晒、辐射、贪吃甜、辣、腻食物,便秘,缺少睡眠等,不用温水洗脸,均可使痤疮皮损诱发和加重。

痤疮在早期应该积极治疗,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更应该早期治疗,否则,容易引起囊肿、结节的发生,留下疤痕,影响美观。医生应指导患者树立治疗观和系统的治疗理念,早期就诊,并坚持足够疗程。患者治疗1-2周后,皮损开始好转,此时叮嘱患者不要停止用药,否则痤疮将会再次复发。轻型痤疮通常需要治疗1-3个月,重型痤疮3-6个月,因此医生要嘱咐患者对治疗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坚持足够疗程,并要维持和巩固。生活中要保持心情愉快,起居宜尽可能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勿便秘。合理饮食,少食辛辣、油腻、甜食品;每天用温水、香皂或洗面奶洗脸2~3次;时间在30秒,化妆品以水性为主,不宜使用油膏类化妆品,忌挤压炎性丘疹、结节和囊肿。

综上所述:痤疮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病,病程长,易复发。其发病的遗传学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在治疗痤疮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痤疮的临床分级进行综合治疗,并维护好皮肤的屏障,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进行痤疮的分级治疗和研究,提高痤疮的治疗效果,还人们美丽的容颜。

参考文献

[1]虞瑞尧.青春痘诊断治疗与预防思考[A].2004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2]顾文涛,李龙,穆华,殷炳忠.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A].2003中国中西药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

[3]郭建辉,郭雯,赵丽,刘玉华,刘建,闫淑云,张金鑫.清肺消痤饮配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药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02):86

[4]黄联继,易建平.1014例青年学生青春痘的诱发、加重等相关因素分析[A].2003中国中西药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