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畸形的恋爱现象看理性引导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3

从大学生畸形的恋爱现象看理性引导的重要性

刘瑜

摘要:当前,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成为普遍现象,并得到学校乃至社会的默许。然而,对于大多数初尝爱情甜果的大学生们却由于心理成长尚不成熟并缺乏理性的教育与引导而影响其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重则造成身心的畸形发展,影响学业的完成。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导策略,使大学生学会处理好学业、恋爱及各种人际关系,是摆在思政工作者面前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4-0088-03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哪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女子不善怀春。”大学生正处青春后期,生理上已经成熟,心理上正趋成熟,产生与异性交往的渴望比较强烈,加之高校拟定的“不赞成、不反对,也不提倡”的原则,使得大学生恋爱越来越普遍,而由此产生的不良道德问题、荒废学业问题等也越来越被社会、家长、学校所关注。由于心理的不完全成熟,其责任感、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对恋爱问题的处理能力都不健全,许多初涉爱河的大学生由于处理不当,导致人格扭曲、精神失常等恶性后果,严重影响其身心发展及学业的完成。面对这种不正常现象,如果我们仍旧采取“中立”的做法,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任其自由发展,势必会造成他们价值观和恋爱观的扭曲。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实事求是的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对恋爱的真正态度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有利于把握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有利于我们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轨道上,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业的热情。

一、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一)恋爱盲目、盲从现象严重。

摆脱高中强压式的苦海进入了大学这个充分自由的环境中,没有了太多的约束和看管,学习在大多数大学生心中的分量逐渐减弱,部分大学生把考试不挂科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过分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了较多的课外时间,谈恋爱便被用来排遣孤独、寂寞。有的大学生原本生活平静如水,但身旁同学都在谈恋爱,恋爱话题不时的“刺激”着他\她,为了“面子”问题,就盲目地加入到这个吸引人的活动中。宛如自己如不随波逐流地投入到恋爱的大潮中去,在别人严重便是个异类。这其中也不乏个别大学生动机不纯,道德心理扭曲,谈恋爱纯粹是为了骗取对方的钱财、为了追求感官刺激、为了一时的欢乐等。总之,大学生恋爱目的与动机真正发自内心需求与渴望者不在多数。调查发现大学生恋爱主要有四种类型:一种是出自内心生理情感的真实需求,完全是为了满足生理、心理的急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在恋爱中占据20%左右;第二种认为恋爱可以增强或体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这种类型占有10%左右;第三种将恋爱当做一种青春时尚,占10%左右;第四种类型人最多,占50%,将恋爱作为获取人生经验的有效途径。[1]

(二)恋爱呈普遍现象,认识和行为社会化。

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和一些不正确媒体的导向,大学生的恋爱观越来越开放,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亲亲热热,搂搂抱抱,完全抛开了应有的矜持和含蓄,表现的过分投入和大胆。中国计量学院零点调查协会调查统计得出有36.8%的同学正在谈恋爱,而63.2的同学没有谈恋爱,52.7的同学渴望再谈一次恋爱,其中分别有49.8%、50.2%的男生和女生是渴望的。其中22.8%的大一,36.6%的大二,46.3%的大三,52.6%的大四同学正在谈恋爱。[2]可以看出恋爱不仅呈低龄化趋势,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更多的同学投入到爱河中。

(三)多元快速化,感情认识模糊。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相互间联系更为方便快捷,大学生恋爱也由同学恋,到网恋,再有与社会上忘年之恋;有些同学在学校不能满足,就跨校、跨区、跨省的寻找,将大部分精力都忙碌于此;还有的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玩三角恋甚至多角恋,充当二奶、第三者行为也屡见不鲜。现代大学生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这种过分草率的恋爱思想使得他们的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然而当问及他们恋爱的理由、爱情的本质和真谛时,很多人模棱两可,讲不出令人心悦诚服的理由。

二、大学生恋爱不良现象成因分析

(一)校方管理的局限性

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所持的态度一直都是不提倡也不反对,这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回避政策,对待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不想管、不愿管、无人管,对大学生夜不归宿无人去查、无人去问,对公共场所勾肩搭背、举止过分的行为也无人去管,更没有相关的政策去约束和限制,造成大学生对恋爱是越来越开放,更有甚者将这种不良行为带到公园、公交车等公共场所,严重影响校风。

(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当下,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和信息社会的发展,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传入我国,特别是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介的渲染,西方的“时髦”和“现代”给大学生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使他们的思想逐渐变的开放和前卫,一些色情影视、淫秽书刊等严重毒害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产生不良的恋爱观和价值观。此外,当前社会上一些当权者投机取巧,谋取地位和钱财,金屋藏娇,寻欢作乐等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极大,甚至流传有“青春不乐,人生白活”这样的歪曲理念,种种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极大消极作用。

(三)大学生身心处于特殊发展时期,自我约束力较差。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高峰,产生与异性交往的渴望比较强烈,他们开始喜欢打扮、整装,并乐于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更多的大学生谈恋爱仅仅是对异性产生好感,而并非真正的感情。面对当前住房和生活压力较大情况,更多的大学生不仅要在校园内为今后立足社会而求知成材,而且开始为准备家庭做准备,渴望在学校找到陪伴终生的伴侣,这就导致因恋爱过度分神,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便失去了奋斗目标和前进的动力,重者无法自拔,寻求轻生。

脱离了父母和老师的约束和管教的大学生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中学时代被压制和机械化的时间安排随之烟消云散,有的同学开始由着自己的想法和欲望行事,过分的放纵自己,生活一团散沙,产生“混一天是一天”的极端想法,荒废了自我提高的重要人生阶段。

三、大学生恋爱问题教育对策

(一)引导大学生解读爱情真谛。

成熟的爱情应包含着一份来自内心的神圣责任,应建立在双方平等与理解之上的尊重,同时又受到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约束。爱情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它既是一种特别微妙细腻的感情,又是一种富于理性的精神现象。[3]自然属性即恋爱是人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恋爱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男女双方在思想感情、精神境界和情趣志向方面的协调一致。引导大学生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大学生要尊重彼此间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并文明相爱。其次,引导他们应持慎重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理失当,教育他们理性恋爱的重要性。再次,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大力宣传和表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典型,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业上,学会把握学业和爱情的关系,不能因恋爱而丢掉学业。

(二)开展性道德、性健康知识教育

大学生处于特殊的青春发育阶段,对爱情和性的渴望从生理和心理方面来说都是正常的,而这更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我国的教育一直对性教育方面有所回避,这就造成学生在生理发育和性心理成长上未能平衡发展。因此,大学期间不仅是培养专业知识人才时期,更是引导大学生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告诉他们必要的性知识,撕开这层神秘的面纱,遏制他们对性的好奇心,增加他们对性的认识和抵抗力是非常必要的。高校要对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生理问题及心理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把大学生青春期的性知识、性道德教育同专业知识教育同步进行。

健康的性心理对大学生恋爱的成功和婚姻的幸福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性教育焦点即性的生理需求与性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的引导教育,全面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

(三)消极被动转为积极引导

高校要彻底转变对大学生恋爱的消极回避立场,坦然面对大学生恋爱的现实状况,深入调查,客观理性的思考,并积极主动地干预和应对。首先,要会同有关部门治理整顿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大学校园周围的娱乐带或娱乐街,规范化管理,清除不法商贩经营的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录相场所或黄色书籍,坚决抵制“黄色”行为。其次,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情感需要,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健康情操的良好方式,高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努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道德情操的陶冶。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纠察等,不仅仅要让这些制度见于纸端,更重要是把这些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严厉查处违纪行为。再次,教师作为学校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大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优秀教师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且也能提供宝贵的人生体验,这些都将对大学生身心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构建阳光心理窗口,定期举办大型宣传活动

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困惑都源于爱情的烦恼,而出于面子或是其他原因,他们往往不愿向周围的人倾诉,但内心的迷茫苦闷又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从而陷入两难的境地。这种困惑如果长期积郁心中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对于心理尚不成熟苦于困惑的大学生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高校要开设几个阳光心理窗口,让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学生工作经验的教师提供面对面或电话咨询服务,或是增设网上谈话专栏等,以解决大学生在恋爱、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此外,要定期举办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知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心理健康与否同样关乎着一个人的健康水平,让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阳光心理”的活动中。

四、大学生恋爱需要处理的关系

(一)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而恋爱必然会分散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大学正是大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努力深造的重要阶段,可以说对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是大学生要处理的重中之重。不少大学生恋爱后整天沉溺于二人世界,仿佛爱情就是他们的一切,还整日幻想罗曼蒂克式的爱恋,根本无暇他顾,而且更是将学习远远的抛于脑后,更有甚者打着学习的幌子到自习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谈情说爱、举止过分,严重影响了他人的生活和学习。

恋爱只是人生长河中必经的一段,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把握并合理运用好大学时光,要知道,爱情诚可贵,知识价更高。恋爱是甘泉而不是沼泽,有的人不愿喝甘泉却要深陷爱情的泥沼之中,不仅使自己在走向社会后缺少立足之本,重者造成身心无法自拔,遗恨终生。

(二)恋爱与生活的关系

恋爱对大学生生活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开销的增多,这同时又是让很多家庭并不富裕的大学生最心烦意乱的。大学生适度的恋爱支出是必要的和可以理解的,我们也不提倡恋爱纯粹吃精神食粮,但大学生上学花费大,而且多数家庭并不宽裕,学业主要依靠家庭和政府的支持,如果再来一笔“不菲”的恋爱开销,势必会加重家庭负担,给那些平日省吃俭用的父母雪上加霜。同时,恋爱确属个人自由,但这必将影响到周围的同学和他们成双出入的地方,有的恋爱不分时间和地点,在校园等公共场所搂抱、接吻,午休或晚上熄灯后还在和恋人煲电话粥,更有甚者不顾廉耻把恋人领到宿舍过夜等,这都严重影响到周围人的生活学习。处理不好还会引起大的摩擦和冲突,是一种自私和不道德的行为。大学生的爱情要像马克思说的那样,“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的热情和过早的亲昵。”[4]

(三)恋爱双方的关系

爱情是美好的、美妙的,爱人和被人爱都是幸福的,从对方取得愉悦或给对方以愉悦,是爱情的起码法则。从道德角度而言,爱一个人不是与对方及时行乐,而是需要付出,需要责任,需要为对方的现在和将来考虑,换言之,爱情也需要经营,需要珍惜,需要珍爱。[5]爱,并不是占有,爱一个有思想灵魂的人就要理解和给予他(她)想得到的,而不是像爱物品一样占有。每个人都有一个关系网,恋爱双方不能限制对方合理的交友,更不能希望恋爱对象“随时随地都要听自己的话”,而是相互尊重和理解。

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是开放的,因此恋爱中难以逾越的难关就是性诱惑。恋爱中有性的冲动是正常的,但对于性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必须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双方学习、心理带来影响,甚至对女方身体带来很大伤害。

总之,爱情是年轻人完善自我最强的动力。美满的爱情能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而爱情的挫折也常常是青年人最大的应激事件。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恋爱观,理性对待恋爱中的冲动和挫折,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生活以及恋爱双方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大学时光。同时,对大学生恋爱问题引导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作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更应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将思政工作做到实处,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刘瑜(1974—),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学生思政(河南新乡,453003)。

参考文献:

[1]刘立新.大学生恋爱现象探微[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0(3):41—43。

[2]刘书静.大学生恋爱现状分析及其伦理思考[J].内江科技,2010(10)61—62。

[3]杨艳玲.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调查与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49—51。

[4]扈国春.大学生恋爱现象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1998(1)48—49。

[5]张光映.大学生恋爱需要处理好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