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点刺试验16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皮肤点刺试验160例临床分析

邓邦鱼

邓邦鱼(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硕士研究生江苏苏州215004)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0-0093-02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AR)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用标准化皮肤点刺液对成人组和儿童组共1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霉菌、杂草、树I、动物毛、蟑螂,其中屋尘螨和(或)粉尘螨阳性者均在50%以上,为主要变应原。未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性鼻炎是(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常见的IgE介导的呼吸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见的变应原有吸入性、食入性、接触性等,现将我科160例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临床结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我科门诊160例SPT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成人组71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28.5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2.1年,其中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29例;儿童组89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10.5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2年。所有疾病均按中华医学会2004兰州标准诊断,并排除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患者和在SPT前停用抗变态反应药物。

1.2变应原皮试及判定采用标准变应原皮肤点刺液,共30种:树I/花期早、树Ⅱ、禾本科/谷类、杂草、霉菌I、霉菌II、动物毛I、动物毛II、干草尘埃、螨I/粉尘螨、螨II/屋尘螨、云山属、悬铃木属、柳、蒲公英、肉I、肉II、苹果、花生、桃子、香蕉、橙子、牛奶、鸡蛋、鲤鱼、小虾、番茄、欧芹、胶乳、蟑螂等。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磷酸组胺液为阳性对照。全部患者均采用前臂掌面皮肤点刺,同时备好过敏急救设备。点刺后15-20min判定结果,其标准按变应原风团直径/组胺风团直径之比(AHWR)表示,分5个等级:0为阴性,AHWR<0.5为(+),0.5≤AHWR<1为(++),1≤AHWR<2为(+++),2≤AHWR为(++++)。(++)及以上为阳性。

2结果

160例患者各种变应原的分布见表1。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霉菌、杂草,树I、动物毛、蟑螂,其中屋尘螨和(或)粉尘螨阳性者均在50%以上,为主要变应原。未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表1

3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传统上分类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ARIA根据病程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其分为轻度/中重度,间歇性/持续性,并据此提出阶梯治疗方案。检测变应原是治疗前的基础性前提。Lewis和Grant于1926年首次描述了皮肤点刺试验,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以及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免疫学联合会均推荐SPT作为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和研究的基础试验[1]。本研究160例患者发现主要对尘螨过敏,均在50%以上,为主要变应原。苏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多,气候湿热,霉菌、杂草、树I等变应原在此次研究中也占一定的比例。儿童组动物毛I、动物毛II、蟑螂的发生率高于成人,考虑可能是儿童接触动物的机会较多的原因。食入性变应原中,主要是苹果、花生、牛奶、小虾。除苹果外,儿童组花生、牛奶、小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组,考虑可能系儿童肠道免疫淋巴功能和全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植物和动物大蛋白耐受力差所致。

变态原皮肤点刺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强,痛苦小,尤其是小儿,对于临床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快速、准确和高效的特点。SPT敏感性理论上可达100%,实际中可能因操作者的技术熟练和主观判断而低于此值,但其特异性较低,约70-80%,sIgE则特异性高,有人[2]研究了两者关系,结果显示SPT反应强度与sIgE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但变应原结果又不完全一致,可能与变应原纯度及检测的免疫学机理的不同有关。中国国土面积大,所跨越地理区域多,气候条件复杂,各地变应原排序不尽一致,检测结果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的患者亦差别较大,但多以尘螨、霉菌、花粉等为主,本研究结果与之类似。总之,变应原检测是对因治疗前期必备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认真为之,综合分析,得出适当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韩德民.应性鼻炎[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6-184.

[2]韩德民.应性鼻炎[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