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及输注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及输注效果的影响

童守智

(甘肃省定西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目的:探究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站申请接受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凝集情况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次侧凝集不高于自身凝集、主侧无凝集的实验组与主次侧均无凝集的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以及输注效果差异。结果:共计12940例,实验、参照两组各有113例、12827例。实验、参照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19%,二者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输血效果方面,实验、参照两组总体分别为10.4g/L/2U、11.3g/L/2U,P>0.05,同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过程中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输注效果均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自身凝集反应;输注效果;不良反应;血型鉴定

【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162-02

一直以来,对于贫血危重症患者,临床上多以红细胞输注为主要治疗方式。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对贫血、缺血患者进行输血救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自身凝集反应,而对于自身凝集反应对输血不良反应以及输注救治效果的影响临床上的研究却较少[1]。本文就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及输注效果的影响进行更进一步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取过去三年(2015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站急诊申请接受急救输血治疗的12940名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检测结果的不同将其分为次侧凝集不高于自身凝集、主侧无凝集的实验组与主次侧均无凝集的参照组。其中,参照组共计12940名病例,实验组共计113名病例。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既往史、生育史、血常规检查结果、现病史以及医嘱记录等资料均为病例记录存档。且每位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检查手段、输注红细胞、性别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试验器材及方法

1.2.1试验仪器和试剂本次研究所用试剂取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ABO血型的正、反定型试剂,同时还需长春博德公司生产提供的Rh血型正定型试剂;抗人球蛋白检测以及抗体筛查则分别取AiagnosticGrifols,S.A生产的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戴安娜公司生产的抗体筛查试剂。

1.2.2试验方法首先,采用盐水试管法对所有输血患者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以及Rh血型正定;而后采取微柱凝集法对待输血患者进行配血试验以及抗体筛查试验。

其次,在试验过程中对所有待输血患者输注同型的ABO和RHD,而输注过程中抗体筛选则统一择取阴性。在进行微柱凝集法配血过程中若出现过敏、发热亦或是溶血等情况则输血记录反应填写+,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症状,而后由临床医师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及时诊治,并上报血液科对不良反应对象的ABO正反定型以及RHD定型进行复核,一般采取相容性试验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进行复核[2]。

最后,对输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进行判定,一般于研究对象输注红细胞悬液的24h时间段内抽取每位研究对象6ml的EDTA-K2抗凝血进行Hb浓度的输血前后比较,而后依据输注效果=输注前后Hb(g/L)之差/输注量(U),的公示进行输注效果的计算。输注效果的计算要排除溶血性出血和大量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3]。

2.结果

无论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还是在两组研究对象输血效果方面,参照、实验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表2,表3。

表1参照、实验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

3.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发热反应、过敏反应以及溶血反应是临床输血过程中最为常见、多发的不良反应。究其原因发现,患者机体内免疫反应的发生或血液保存、取血器具被污染等是诱发机体发热反应的主要诱因;过敏反应则是因机体内活化补体以及其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而引发的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过敏的发生;溶血反应则常常是因输血过程中配血有误或是输血操作不当造成的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后红细胞大量破坏是溶血最常见的变化[4]。

自身凝集反应主要是指因细菌、颗粒性抗原、螺旋体,亦或是可溶性抗原同体内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同人体内相对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一般会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相关研究表明,在输血过程中若发生自身凝集常常会造成交叉配血困难亦或是血型鉴定误差[5]。本文对过去三年在我站接受输血的12940名研究对象进行回顾研究分析发现。同未发生自身凝集反应反应的输血对象相比,发生凝集反应的113名输血对象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注效果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输血过程中自身凝集反应对11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输注效果均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敏静,杜思远.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8(8):291-294.

[2]刘怡伶,曾勇,韦婕.成分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4):485-486.

[3]刘培燕,乔显森,韩斌,等.红细胞多凝集现象1例[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1):91-92.

[4]胡力超,刘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0):20-21.

[5]余健,王焕成,李方.关于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的探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