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阅读积累寻找喷薄的出口——找个理由,让积累有出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给阅读积累寻找喷薄的出口——找个理由,让积累有出口

孙彦飞

莱阳市第九中学语文组孙彦飞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4)11-0070-02

一、悟

君不见,积蓄了一夜能量的太阳,必定要在黎明喷薄而出,用它的红光唤醒沉睡的土地;

君不见,不断运动、更新的地球,一定会适时找个出口,用火山壮烈的喷发呈现瞬息万变的地质;

君不见,烟雨氤氲的江南,在晴天丽日的时候,也会显示出其独有的温润、迷人;

君不见,封闭内孕的蚕蛹,一定会破茧而出,让蝴蝶的翩翩飞舞昭示出爆发突破的力量。

君不见……君应看到很多积蓄与喷发的奇迹景象,大凡物的能量积累,总要有一个时机,找到一个出口,让其释放、喷薄。这也是一个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

阅读的积累、运用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呢?

二、省

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在探讨和强化阅读积累的问题:怎样认识积累?积累什么?怎样积累?老师怎样做?学生如何做?……其实,我们也无奈地认识到,我们很多时候在“为积累而积累”,学生积累了一个又一个本子,背了一篇又一篇美文,但这些积累都变成了“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学生充其量是个“两脚书橱”,连个“掉书袋”也不是。很明显,这样的积累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而且是只输入,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积累的内化:记住知识,理解知识,并准备要运用知识。

积累的输出:倒出知识,运用知识,表现出自己的运用特色。

对于一般人而言,读书可以重在内化就可以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对于学生而言,阅读以后必须输出,不光要有“气”,更要有“行”——默、说、写。也就是要让阅读积累有个出口,让它释放,让其喷薄!

三、察

且看这两个人是怎么做的:

1、当年明月32岁代表作《明朝那些事》

从小便开始读历史,光是一本《上下五千年》就读了12遍;长大后,就开始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积累)

最后发现明史的人物最有意思,他们都是特立独行的人,好坏都到了极点,所以就开始研究《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国榷》《纲目三编》。虽然谈不上对明朝历史倒背如流,但至少是熟记于心。(内化的成功表现)

目前他正准备出版《明朝那些事儿》的第六部书,可见其书的影响力!他说:等出完这本书再看吧,说不定还会写写《清朝那些事儿》《唐朝那些事儿》,主要看自己还能不能写下去。”他准备到了50岁写本回忆录,就叫做《回忆明朝那些事》。(通过写作输出)

2王颖武汉大学学法律开《红楼梦》讲座

从大一起,就在校内开办“红楼论坛”,许多博士生、教师都慕名而来听她的讲座,满场惊叹。有人问及,王颖笑笑说:“《红楼梦》,我看了32遍,全书100多处诗词都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基本故事和主要人物细节都可复述。”(积累)

随便点一个回目:第五回。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里面有12首判词和冗长的曲文。从黛玉与荣府众姐妹的关系,到宝玉择屋午睡,王颖的复述情真意切,很多地方与原文并无二致,并且全文背出了所有的判词和曲文。

王颖不仅背《红楼》,她还能讲,而且还会吟诗作对,还敢在武大数百人的报告厅里点评红楼趣事!(通过背、讲、写,内化输出)

王颖进校的专业是法律,不久武大组建国学班,她便报名转了专业。(影响)

这两位成功者的故事,都能说明一个问题:成功的输出——写作运用,是有效积累、成功内化的必然结果。

四、做

我们常提醒让学生阅读、上网、看电视时别忘做笔记,但笔记做出来后我们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有的舍得花点时间,让学生交流、展示一番。有的不闻不问,只是期待有朝一日学生能在中想起来、能用到,但问题是,他们能想起来吗?短时的记忆不经过强化、运用能有效保持吗?于是,阅读笔记就成了“昏睡百年”的摆设了。我们要让积累有进有出,让学生学以致用,让积累在应用中活起来,要知道积累的价值就体现在应用中。

(一)积累之后,说写结合。

08年,有奥运,举世瞩目,振奋国人。放暑假前,我想到了“放长线积累素材”,焦点就在奥运会上,我想让学生积累有关奥运的个性化素材。

于是,我便做了以下动员:

有一件事,我们翘首企盼了许多年;有几个字,我们反复念叨了好多遍——08奥运!从08年8月8时8分起,我想你一定会收获不少关于奥运的惊喜见闻,整整十六天,电视机前,一定少不了你的激情澎湃,你的呐喊助威,少不了你的自豪与奋发。北京奥运将与你我同在。你在其间对赛事、运动员和奥运精神有何感想和记忆,请你记下来,开学后,和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学生们也看到了我对他们的热切的期望,而我也怀着一份对学生的信任期待新学期的到来。

新学期,高二,还是这些学生。他们没有辜负我的期望,第一节课,口头交流写记的奥运故事:伊辛巴耶娃、布勃卡、王楠、朱启南、龙清泉、郭文琦、冼东妹、施泰纳、范德伟登、纳塔非……一个个奥运人物的比赛故事、个人感想从他们真实的笔触、真诚的声音中呈现出来,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兴奋、感动式的共鸣,看到了他们在积极地速记,补充自己的“奥运素材”。

第二节课,我让学生自选主题,运用积累的奥运素材表现自己最想写的一个主题,再次强化他们对此类素材的积累。

写作很成功。“爱,热爱,爱一辈子”“没有人永远是冠军”“有一种柔情比金牌动人”“永远争做NO.1”“有一种力量叫坚持”“奥运之美”……一篇篇饱含真情、充满激情的文章得到了班里同学的喝彩,同学们的精神都为之一振,我又趁势将这次积累推向高潮,又做了新学期的动员:

7年,说长也不长,从申奥成功到奥运会开办,一眨眼就过来了;7年,说短也不短,它竟然能让很多原本平凡的人创造惊人的奇迹!对于你呢,初中4年加上高中3年,也是一个7年,你想让它拥有一个怎样的结局呢?愿大家“承载奥运梦想,迎接高二挑战”,创造高二的辉煌,迎来高三的惊人表现!

这些学生的7年也过去了,现在,优秀的他们正在理想的大学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有时,我会自恋地想:他们的成功也应该有这一次“放长线积累素材”的功劳吧!放长线积累,就是不让我们的语文学习积累戛然而止,不为积累而积累,积累要达到运用的目的,运用才是积累的出口!

(二)阅读之后,共享精彩。

在一次自由阅读积累课上,我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快下课时,每个人推荐一篇能打动自己的文章,写下题目,标上页码。而且还告诉他们:如果谁的能被老师选中,谁就能收到一份精美的小礼物,而且选中的文章会被印发给大家,集体阅读讨论。

每个学生都郑重地交上一篇,后来,经过精心选择后,我把选中的文章印发给所有学生(上面印有推荐人的名字),然后在课堂上统一进行读写、交流,因为文章是师生共同选择的结果,而且都有很感人的内容,大家读写时非常认真,交流效果也非常好。推荐的文章被选中了的同学,还得到一个精美的书签,礼物虽小,但我还是看到他们上讲台领取时的兴奋表情。

看起来,奖励小礼物这种方式似乎太小儿科,幼儿园以后就少有人用了,但对高中生偶尔为之,是否暗暗地将他们带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让他们小兴奋一下呢?他们自己也很明白,得礼物事小,文章被光荣地选中事大,不是自己的文章,胜似自己的文章——上面有自己的名字呢!我分明看到了他们还想再阅读文章、推荐文章、阅读讨论他人推荐的文章的渴望。

(三)网络时代,勿忘写信。

在日常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把“信”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有些话,碍于面子,当面不能说、说不出口;时间关系,没来得及说;距离原因,不能当面说等等,都可以用“信”来解决。

信加了引号,说明它已经不是单纯的“鱼雁传书”的书信了,时代不同了,它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书信、贺卡、邮箱写信、手机短信、QQ留言、便条等等。

具体操作举例:

1、利用做题的机会提醒:

高考前和学生一起做过一题:

请以客居他乡不能回家团圆的游子身份给父母写一则手机短信。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

参考答案:

千里试问平安,且把思念遥寄。

绵绵爱意关怀,浓浓情意祝福,

中秋节快乐,二老安康!

我的下水短信:

中秋团圆万家欢,双亲忆儿他乡单。

唯有天上一轮月,儿与父母共赏望。

他日定当回故乡,待与双亲诉衷肠。

对学生的友情提醒:当你思念你的父母、朋友或是老师时,请拿起你的笔、动起你的手,写下你想对他们说的话,哪怕条件所限,并不能寄出,至少你也将内心的真言倾吐,给你的情绪迸发找到一个很好的出口。

2、鼓励学生给老师写信

老师就是身边正在教他的老师。有时候,老师和学生是近在咫尺,而不得交流,学生上课时间紧张,课余自由时间很少,除了能和班主任交流外,和任课老师交流的时间很少,这时,就可以鼓励学生抽空给老师写信,或长或短,表达对老师、老师授课、学科学习的看法。

我甚至有时偶尔奢侈一下:拿出课堂时间,让所有学生写信给我,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讨论学习语文的感受。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在考试以后,学生自己进行了总结反省,还加强了老师对他的了解,看到信后,我会适当的给学生回信,或者当面与他进行沟通。这样,既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解决了课堂上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因材施教的问题。

学生有了与老师交流的欲望,他们会更热爱生活、爱上学习。

3、提醒学生给亲人、朋友、老师送祝福

回顾两则学生对我的新婚祝福(不就是一个用心的应用题答案吗)

1、对联祝福。

上联:之乎者也,逗号句号惊叹号。

下联:跑跳投掷,十米百米千万米(爱人教体育)。

横批:文体俱佳。

2、短信祝愿。

爱不移动,方能幸福美满。

心有联通,才可白头偕老。

——愿幸福在有爱的分分秒秒。

我在课堂上高兴地朗读、展示了学生们给我办的祝福手抄报,并给他们送上一段精彩的感谢的话,那样的感情融洽的气氛,至今让我难忘。

这样的交流形式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在无形中教给了学生与人愉快沟通的方式。

对学生的友情提醒:你喜欢别人,别人也会喜欢你的;你给别人送去祝福,别人也会祝福你。在恰当的时机,在别人的生日,父母老师的节日送去祝福,既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又加强了与别人的沟通,会让你更受欢迎的。

五、结

阅读积累是一个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其实都算不上真正的阅读积累啊!我们要想让学生的积累产生效用,一定要带领他们去理解、消化,并且通过背诵展示、说讲呈现、写作运用等多种方式,做到成功的输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小宇宙,给他一个出口,他还你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