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宋驾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浅谈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宋驾贤

宋驾贤

身份证号:44142419871107XXXX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逐渐实现了以采用新技术理念、新材料以及心施工方法等现代方式为核心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并且这个态势还会成为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的常态。并且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行下,装配式建筑工程也凭借其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以及节能减耗等优势,备受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推崇。因此,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纵观这些年对于质量工程的评定,很多研究成员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混凝土结构研究上,却很少有人去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相应的研究。而且目前现行评定过程种存在着诸多差异,导致先前的工程质量评定方法并不与装配式建筑工程评定相匹配。因此,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的研究,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所谓装配式建筑就是在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将提前准备的工程构件利用恰当正确的方法安装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流程要求非常严谨,要严格参照施工秩序安装准备好的构件,因而施工方一定要培养优秀的管理团队,严格把控施工人员,并且将规划和管理施工流程以及构件的装配秩序作为工作的核心。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工程是当下最新颖的建筑模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建材的损耗,还拥有非常多的优势是传统的建筑模式没办法代替的。预制构件在预制建筑中的应用,它取代了传统工程中的混凝土搅拌、浇筑、振动工序等。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员的使用量并可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同时,可以避免过多的建筑垃圾,实现环保。使用标准预制构件还可以降低施工材料的使用量,与传统建筑形式相比节能环保效果更好。除此之外,使用传统工艺进行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渗漏、开裂等质量问题,再加之质量管理制度、管理责任、施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都无法确保质量管理的效果,因此应从根本上来转变施工工艺,实现标准生产的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预制建筑可以为项目质量提供有效保护,建筑中使用的部件均是按照工厂标准生产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管理体制影响因素

有的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意识淡薄,通常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很多工程管理的制度流于形式。有的施工单位采取不良手段恶意竞标串标,如低价中标或偷工减料来降低工程成本,以谋取不当利润,这些不良行为都对装配式工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由于现阶段装配式工程技术刚刚起步,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大,配套法规也不够完善,存在管理死角现象。

2.2安装质量因素

在进行钢筋安装施工时,若没有做好施工管理,施工人员出现对钢筋进行弯折或切断等情况,则会导致出现较大的构件套筒与钢筋位置之间的偏差,若偏差过大,则无法顺利的插入钢筋。在对预制墙板进行施工时,会使用到竖向钢筋,而竖向钢筋本身在进行定位时就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因而在执行施工时难度较大,若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操作的严格监管,则会导致出现现浇墙模板安装不规范、模板偏位等质量问题。

2.3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

相对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工程来说,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技术水平等方面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正因为技术水平的飞跃式进展,装配式建筑的管理组织也将面临更为苛刻的要求。所以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协调,主要包括:建筑质量方面的协调、构件生产方案的协调、图纸、技术方针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协调。除此之外,要想建筑工程质量过关的话,与监管方与户主方之间也要进行很好的协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企业还需要安排相应技术人员,积极有效的开展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为了保障施工环节得以顺利的开展,还要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施工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并且在管理上为其提供坚实可靠的后盾支持。

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3.1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首先要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培训管理,使其对装配式建筑与相关的施工技术有深度的认知,并且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施工。其次,要对预制构件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监理,从生产环节到成品构件保护,都要安排专员进行质量跟踪。此外,要加强对现场施工行为与技术质量的监理,尤其要关注常见的质量问题,确保节点连接质量、安装质量以及后浇段施工质量过关。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积极的引进EPC管理模式,实现从招投标阶段就对工程质量进行管控。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还要重视构建专门的审批管理渠道,并采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提高管理成效,而作为项目总承包单位和各个分包单位,管理负责人也要积极明确各个主体的管理职责,提高主体责任意识,以便全方位的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3.2建立健全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监督管理机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监督管理涉及到图纸设计、部件生产、部件加工等环节,所以必须要针对各个环节实行追溯制度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节能产品的认定,要加强各方主体责任的管理,如果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必须要严厉查处。此外,建筑企业要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防水防火以及防腐蚀力度,严格实施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的强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百姓的信任度,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监督管理以及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3.3构建信息化监管体系

要想更好的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更好的管理的话,构建信息化监管体系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从而很好的对施工现场质量状况能够实时监控。而且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引进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来构建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管理数字化监管平台。如此一来,就能很好的对装配式工程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施工材料以及重要施工环节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很好的全面采集,从而能够及时从其中发现出相应问题,来确保好管理工作中涉及到质量安全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3.4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关政策

对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时,要密切关注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要遵循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要求,并对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针对政策的落实要求对装配式建筑的监管体系进行完善,包括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审批流程的完善以及全过程监管机制的完善等。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审批流程而言,在进行完善时,要关注对现阶段复杂的审批流程进行简化,要真正发挥出部门作用。而在进行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监管机制的完善时,要从装配式材料的生产环节到最后的成品构件保护环节都要加强监管方针的制定,要明确监管目标,丰富监管内容,提高监管成效。在进行监管时,可以辅助以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帮助排查存在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隐患的产品与施工环节,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建设标准要求。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在企业的工作中应当得到格外的关注,在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协调各方面人员发挥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巨大优势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才红,宁尧.浅析装配式建筑在吉林省的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门窗,2015(11):155+157.

[2]宋娟,贺龙喜,刘聪聪,杨期柱.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