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介入溶栓术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急性脑梗塞介入溶栓术的护理

辛玉英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大连116033

摘要:早期介入溶栓治疗可改善脑的供血,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的正常功能。术前及时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的严密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对患者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介入溶栓;护理

脑梗塞(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引起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是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而未能得到及时、充分的侧支循环供血,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现象所致。脑梗塞发生率为110/10万,约占全脑卒中的60%—80%。早期介入溶栓治疗能使血管再通,减轻脑水肿,缩小梗死灶,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1]。术前及时充分的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及患者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科室对26例患者进行脑梗塞介入溶栓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进行脑梗塞介入溶栓治疗共26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8例,嗜睡8例,浅昏迷2例,肢体不灵25例,言语不清12例,吞咽障碍6例,不同程度凝视13例。CT显示排除脑出血,发病均在6小时以内。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患者发病急,均由急诊室转入,需要及时做好术前准备,以防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2.1.1心理护理:对于清醒的患者,向患者讲解溶栓治疗的目的,术中配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患者的顾虑。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向家属讲解,得到家属的配合。

2.1.2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四肢肌力,言语是否清晰,双眼凝视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以便和术后进行比较。

2.1.3术前检查:急查血常规、纤维蛋白原、出凝血时间。

2.1.4皮肤及其它准备:行外阴及腹股沟区备皮。

2.1.5观察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双下肢皮温及颜色情况。

2.1.6术前留置导尿;在患者的左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以方便医生操作;取出活动性义齿,防止脱落引起窒息;由医护人员护送至导管室。

2.2术中护理:

2.2.1协助患者平卧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了解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双下肢的皮温及颜色,以便和术后比较。

2.2.2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2.2.3用弹力绷带固定四肢,防止影响手术及意外发生。

2.2.4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肌力及语言的变化,并作好记录.

2.2.5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发生窒息,给予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缺氧状态.

2.2.1

2.3术后护理:

2.3.1心理护理:对清醒的患者,告知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及术后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对神志不清的患者,要告知家属并取得家属的配合。

2.3.2一般护理:

2.3.2.1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测,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变化,肢体肌力变化,言语变化,双眼凝视情况,和术前比较。

2.3.2.2因术中应用尿激酶,观察穿刺点、牙龈、皮肤黏膜有无出血,有无血尿、黑便。监测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观察留置鞘管固定情况、局部敷料情况及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

2.3.2.3如病人有血压增高,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应考虑有脑出血,及时通知医生。

2.3.2.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引起窒息,应给予患者扣背,吸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2.5术后给予患者吸氧,改善脑缺氧。

2.3.2.6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的饮食。对于有饮水呛咳的患者,给予留置胃管保证营养支持,并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

2.3.2.7术后预防脑水肿: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压,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质。有的患者应用甘露醇后能引起血尿,应及时通知医生。

2.3.2.8预防褥疮:应用按摩垫,定时给予患者翻身,按摩皮肤,必要时可给予赛肤润保护皮肤。保持床单位的清洁,整齐,干燥。

2.3.3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作患侧肢体被动运动,术后2-4天开始训练坐姿,床上运动。无瘫痪者可酌情下床活动,并密切观察瘫痪肢体的活动情况,指导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痉挛,关节强直等,逐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对于失语的患者,配合康复师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2]。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3体会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迅速有效地救治濒临死亡的脑组织[3]。通过我科对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术,体会到术前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及及时认真充分的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精心护理,及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降低致残率,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意义。

参考文献:

[1]尤黎明,王文茹,等.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张胜芝,江荣翠,柳雯雯,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21:55.

[3]季霞,胡晶,李新。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7,8(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