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课例模式及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课例模式及设计

方秀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第三中学,广西贵港537200)

摘要:本文主要是在课例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实现课例研究,通过对课例的内涵介绍以及具体课例内容的列举,提出了几种针对性较强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化学课例模式,以此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引言:

当前,要想做好课程理念与教育理念的转变,首先就是要将实际的教育实践内容进行完善与发展,并使得课程理念建设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的融合与发展,以此来有效提升和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实际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表达方式。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教师的创新教学模式来更好的实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与建设。

一、课例的涵义

案例教学方式最早是由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引入到教学领域的,为的是以此来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哈佛大学每年都要进行不同案例的研究,就如同医生需要对病历进行研究、律师需要对案例进行研究一样,教师也需要对课例进行研究。课例更多的是源于教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的活动经验总结,其不仅仅只是一种教育教学过程的记录,在发展过程中更是体现出了教师对于某一特点问题的反思结果。但是由于课例教学方式的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对其进行的定义无法得到有效的拓展,然而综合来看,课例教学的主要含义就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现有活动进行准备。课例分析模式实际上就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所做的一系列反思和研讨活动,也是教师能够不断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反思和课堂实践教学的总结,以此来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化学教学课例的几种模式设计

从课前的准备到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最后的教学反思,都是属于教师研究的整体过程,由于其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就需要一个特定的课例模式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探索[1]。

(一)设计总体思路+教学过程+专题教学反思

这种模式下的教学主要是能够在教学设计的前提之下,对于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环境因素、教师的教授风格以及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体现,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所在,进而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逐渐将问题解决。

案例1课题:“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由于当前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基础设施在不断发展,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就要将实际的理论知识作为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核心与重点。在当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实现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就是当前教师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这种课例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学生过程的体会,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过程的研究而不是实际的课程成绩,以此来实现自身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另外,教师也应当注重对于周边教学信息的捕捉,并在积极获取外界资源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内容,来实现价值取向型教学。不断收集各相关资料和信息,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到各种化学事物的存在及其基本原理,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2]。

(二)教学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

这种形式主要是先对教学设计的方式进行简要说明,然后就针对性的进行实际素材的加工与处理,以此来实现教学的整体过程的呈现,并最终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整体性的反思。

案例2课题:“正确使用药物”教学场景

[教学设计说明]

在此过程中要结合课程教材的实际特点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总结与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与素养。以人教版《正确使用药物》一节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反思,以此来更好的结合课程教育标准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建设与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面向全体学生基础上,将教材知识内容以实验活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和引导,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促进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3]。

[教学反思]

学生的科学探究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与建设才能够达到。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践经验和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之中,并对常用的药物实验方式进行探讨,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兴趣点。其次,就是要让学生在不同背景条件下进行相关药品的设计和应用,以此来确定更加合理的讨论方案,这样不仅能够对于以往的知识内容进行复习,而且还能够及时解决当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让学生通过积极发言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一主体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解放,表现出了较强的探究欲望,改变了长期以来课堂上学生的被动状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最后,通过对阿斯匹林和毒品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感受人类在应对疾病斗争中化学的作用,并且对毒品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上述课例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4]。

三、结束语

在运用实际教学课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实际问题的说明和阐述,并通过具体课例的提出和总结使得教师自身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在此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教学智慧以及教学质量。其次就是要详细的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发展,将新课程的实际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方案,并将新课程的相关教育理念应用于自身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其三就是要注意使用各种录音设备,在自身教育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教学记录,并积极观看他人优秀的教学视频,从反思与观察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技术,更好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那甫·黑米提.谈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6(11):88-88.

[2]尚国香,张欣.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大学化学教学衔接研究——有机化学性质主题[J].大学化学,2016,31(2):15-19.

[3]杨文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7(32):65.

[4]金川.高中化学新课改的几点教学反思[J].科学中国人,2016(2):237.

作者简介:方秀华(1988.06-),女,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人,研究生,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