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阶段的文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阶段的文化教学

张丽薄彤

张丽薄彤(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00193)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408-02

【摘要】每种语言都离不开文化。语言记录着民族的历史、透视着民族的文化心态,蕴含着民族的思维方式。在语言教学中也必将涉及到文化教学。在对中医专业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对单纯以学习汉语为目的留学生的教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文章将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留学生文化教学

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是以让母语为非汉语者掌握汉语听、说、读、写语言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汉语教学。但语言离不开文化。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也是文化的向导。语言记录着民族的历史、透视着民族的文化心态,蕴含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每个民族的语言与其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语言教学中也必将涉及到文化教学。

在对中医专业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对单纯以学习汉语为目的留学生的教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

1对中医专业留学生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1.1教学目的的要求

对中医专业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预备教学。其教学目的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这一目的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要求。依靠课堂教学和训练完成。而另一方面对中医专业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还要为其以后进入中医专业学习做准备、打基础。中医理论渊源于中国古代文化,要想达到能学并学好中医这一目的,就要了解中国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代哲学思想、有关中医的俗语、谚语、历史故事等。了解这些,可以带领学生走近中医,树立中医思维,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用汉语学习中医的困难。

1.2中医学本身特点的要求

中医是集医学、哲学等知识于一体的一个混合的体系。他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中医接受周易、道家、儒家等思想以及元气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混沌未分的原始整体,通过分化产生出各部分而形成万物。又如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强调人们充分调动自身内在的潜能,无为而制,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等策略思想以及含蓄、容忍、谦逊、礼让等都是内省力的一种体现。这些也对中医学理论产生深刻影响。《内经》有:“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论,孙思邈的“若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若调养失宜,则诸病尽起”等等,都强调了内省力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再如传统文化中的中庸理论与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相互呼应。如果不理解这些,那么则无法学到中医学的精髓。

除医学理论以外,儒家文化对中医人格也有很大的影响。儒家规范强调“以公克私”、“大公无私”的道德标准,以及“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因此中医也极其重视医生的伦理道德修养,如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恩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特撰“大医精诚”篇,对医生的道德修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至今仍是从医者必学的医德规范。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这种互为交织渗透的关系,千百年来一直深入中国人的心灵,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观念影响着古往今来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1.3教学对象的要求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以学习中医为最终目的的留学生其兴趣点也往往在与中医相关的汉语知识上。在汉语学习中加入与中医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语言是一种工具,准备学习中医的留学生们非常渴望用汉语这一工具了解和学习中医。而在汉语学习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往往只涉及普通社会生活,与中医关系不大。对于具有一定汉语水平,学习兴趣点已经开始转向专业知识的留学生来说,继续普通的语言教学内容已经有所不足。

2对中医专业留学生文化教学的特殊性

2.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言语交际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是一个语言教学范畴的概念,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是外国人学习、理解汉语、使用汉语与中国人打交道的时候需要掌握的那种“文化”,是语言学习和使用中所涉及的文化。学习外国语言,就是学习异族语言,实际上也就是在学习异族的文化。因此外语教学就是有意识地传播异族文化。语言首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代表,所以外语教学是了解异族文化的重要手段,语言和文化互为补充,互相影响,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是并驾齐驱的。那么,要想学习异国、异族的语言,首先是要了解它的文字文化的构成和现状,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的特征。

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与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又有所不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要素,是外国人学习汉语、使用汉语与中国人打交道的时候除语音、语法和词汇以外必须掌握的语言要素之一。

2.2对中医专业留学生的文化教学不仅限于言语交际文化

由于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中医专业留学生的文化教学就不能仅限于言语交际文化的范畴。还要涉及像周易,儒家学说等与中医学思想理论联系密切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不属于交际范畴的文化知识,一般对外汉语教学内容中不会涉及。这就要求中医院校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根据自身特点对文化教学内容作一些调整和补充。也体现出了对中医留学生文化教学的特殊性。

3对中医专业留学生文化教学的方法

3.1总体方法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体输入与零散输入相结合。文化导入与文化渗透相结合。整体输入既指开设专门的中国传统文化课或讲座,零散输入即指在其他课型中引入一些与中医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3.2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教学对象是具有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由于词汇、语法知识掌握相对较少,因此应以交际文化教学为主。这一阶段的文化因素基本上是语言学习中涉及到的交际文化。有关中医思想、历史等方面的文化很少涉及或只停留在表层阶段。如:可以用天气、朝向、男女等较易理解的概念来讲解“阴”、“阳”的表层含义;涉及到看病等内容时介绍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

3.3中高级阶段

中高级阶段阶段应适当的渗透中医知识文化。值得注意的是汉语课上的中医知识文化并不是要求教师讲解专业知识,而是由中医有关的文化知识,如:历史传说、医家故事、生活常识等。

此外,一些我们平时常说的俗语、耳熟能详的古训也同样体现着中医理论。课上遇到时,可以深入浅出,由此及彼自然引出中医常识。使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接受中医知识。

例如:俗语“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身正不怕影子斜。”可以体现中医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的理论。就是说在正常的状态下,你如果处在阴阳平衡的状态,即使遇见了大风大雨异常的气候变化,你也不会得病;老百姓常说的“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做病。”也含有深刻的中医哲理。《伤寒论》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天热出汗,把秋冬代谢的多余物都随汗液由毛孔排出了。冬天,天地都是闭藏的,你的气血也都到里面了,身上毛孔应该是闭合的,不应该出那么多的汗,经常出汗,就会得病;“春捂秋冻,到老没病。”也体现了中医倡导天人合一,增强适应大自然变化能力的观点。此外,“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病入膏肓”、“春捂秋冻”等也同样蕴含了中医理论。我们可以借用这些俗语、常用语引出中医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无所不在、息息相关的文化联结。

3.4利用语言实践课让学生了解中医相关文化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这方面也做过了一些尝试,如参观中药企业、中药材展览,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样的语言实践课不仅触及到了学生的兴奋点,也能把平时学习中或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中医知识转化为直观印象,还能通过写作等练习促进汉语水平的提高。

3.5培养中医思维

西方哲学或现代科学与中医学在思维方式、研究手段、认识途径、判断标准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留学生大部分从小接触到的是西医的思维方式,而缺少中医抽象思维和整体观念。

如中医对世界本源的探讨并非象古希腊人一样,从物质入手。而是将之抽象归纳为“阴阳”、“五行”、“气”。因此在《周易》中,虽然由阴阳而生八卦,天、地、雷、火、风、泽、水、山都取自客观实体,但其目的却在于观物取象,阐明万物的交感变化。

4文化教学的尺度

综上所述,对中医专业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文的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我们也应掌握它的尺度。在教学中,文化因素既不能毫无涉及,也不能喧宾夺主。要坚持语言教学是能力教学的基本原则。因为我们虽然面对的是中医专业的留学生,但其本质还是语言教学,而并非文化教学。我们所说的中医文化教学是要将与中医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

作为中医药大学的对外汉语教师,我们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工作,希望能够更好的将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和中医专业学习衔接起来。我借此文抛砖引玉,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参考文献

[1]琴地树.从文化的背景看中医学[J].医古文知识,2001(2):4-7.

[2]李戎.中国古代的医政相通及其文化心理[J].医古文知识,2003(1):4-7.

[3]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