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谭静

新疆哈密石油第二学校谭静

一、学生听说能力的现状调查

五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获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工作第一年,我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向往踏上了讲台,但教学成绩并不理想。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我时常在思考:是什么使这些学困生成绩始终无法提高?我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还没有完全“吃透”学生。“吃透”,就是要下工夫摸清学生的“家底”,切实搞明白学生语文成绩不好的根源。日常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不会做笔记,把不重要的条目写下来却忽视了那些很重要的知识点,这可以归结为“听说”的能力不强。为此,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一个月的跟踪调查。

二、加强听说能力的具体策略

认识到了“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力求通过每篇课文使学生的听说能力有所增强,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1.利用多媒体,加强听的能力的训练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发,就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情感就成了学习的催化剂。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带的形式,也可以用音响等音效设备,还可以由学生朗读再配以背景音乐。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加上优美的图象,使课文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作者所具有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文本真切的美感体验就油然而生了。

除此之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播放媒体,在演播前和学生视听过程中,对学生给以必要的指导。如利用幻灯、投影、电视等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提供视、听觉形象时,告诉学生看什么、听什么、注意什么问题,以及要达到什么目的。演播中,还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指导学生观察。通过指导,使学生了解画面各部分之间、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完整地把握对象,全面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听的能力。

听还体现在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创设情境上。配乐听读,调动情感。在新课开启时,可以播放一段与课文情感相一致的音乐,以音乐描绘出的丰富的情感内容去唤醒学生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爱或恨……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定下一个感情基调。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给唐宋词的配置音乐,使欣赏课程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配乐可以是萨克斯曲《送别》。曲中描绘的意境与《送元二使安西》恰有异曲同工之感,让人产生联想,情不自禁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这正是这门课最牵动人心的地方。

2.利用多媒体,加强说的能力的训练

到底如何培养说的能力呢?下面,仍然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如何实现能力训练目标。

首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造一个“说”的氛围。如设计《珍珠鸟》的导入部分时,我原有的思路是给学生介绍珍珠鸟的相关常识,但后来经过深思换成了借助幻灯片演示多张动物图片,然后让学生介绍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在《盲孩子和它的影子》的导语部分,我本打算通过介绍作者引入课文,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改成了让学生介绍自己头脑中的童话形象。在多媒体课件中,事先准备好相应的人物形象图片,当有学生涉及到此时就进行播放。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说话兴趣。

其次,只有学生作为主体真正意识到了“说”的能力的意义的时候,才能作到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观察习惯。反之,其他一切努力都是收效甚微的。在《珍珠鸟》中,让学生介绍动物这一环节正是建立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动物进行观察基础之上的。在《中国石拱桥》中,先让学生描述幻灯片中展示的桥梁图片,这也是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如在讲《化石吟》一文时,同学们在课堂上展示了丰富的材料,有的从因特网上下载了精美的图片;有的从书籍中摘抄了有关的内容;有的同学将从网上下载的配有旁白介绍的各种化石资料,通过多媒体栩栩如生的介绍给同学们。这样一来,课文中提到的恐龙、猛犸在学生的眼中就不再陌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倡导师生互动的课堂形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是彼此增加了解、开拓思维的有效途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六人小组合作制",小组成员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起探讨课内外难题,一起表演课本剧,成员之间互改文章等。小组和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评比,这种做法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又能培养学生与别人的合作能力。当学生们把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时,所洋溢出的兴奋与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说话能力的训练应同思维能力训练相结合,要求口头表达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表达的过程中不仅先要想清楚说什么,还要想清楚怎样说。只有作到了这两点,才能使所要表达的内容清楚明白。在《珍珠鸟》中,我要求学生参照作者通过外貌、动作等描写方法表现自己对珍珠鸟喜爱之情的表现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对某一动物的喜爱之情。在说话练习前,我出示了“你喜爱什么?它有哪些方面吸引你”的自学指导。

三、效果反馈

当然,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的。如可以利用晨读时间进行“听”能力的训练。所以,我在调查了学生的喜好后根据大多数学生喜爱体育运动这一特点,在这十分钟内播放中央台的早间体育新闻,这一做法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在本学期九月份我又着手以同样的实验方法对上述30名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了调查。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提高,达标率已达80%,较训练前提高了近35%。事实证明,上述训练方法收到了一定效果。

四、困惑与反思

当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有着一定的弊端。用多媒体授课,无疑可以提高课堂的参与率,但如何能让多媒体的效果落到实处,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