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气火灾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防范电气火灾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翟建辉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066200

摘要: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显示,2011-2016年,我国共发生电气火灾52.4万起,造成3261人死亡,两千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92亿余元。其中2016年9.4万起,占全年火灾事故的30.4%;2017年一季度2.4万起,占一季度火灾事故的29.8%。通过对近五年来电气火灾事故分析发现,主要有电线短路、过负荷用电、接触不良等几种原因导致事故发生,占比分别为:电线短路约48%;接触不良约15%;电气设备老化约12%;电气设备质量差约11%;违规操作约8%;超负荷用电约6%。电气火灾已成为我国消防安全的主要致灾因素,不仅次数多、损失大,而且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本文就如何防范电气火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气火灾;安全;管理措施

1.电气火灾事故的特点

1.1季节性特点。电气火灾多发生在夏、冬季。夏季高温,天气潮湿,易因漏电、短路、设备高温引起火灾;冬季用电量大,大功率电器使用不规范是主要原因,而且冬天天干物燥,易产生静电引起火灾。

1.2时间性特点。火灾易发生在节日、假日或夜间。在节假日或下班后未切断电器设备电源引起失火,失火后,现场无人值班,不能及时发现火情,蔓延扩大成火灾。

2.电气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2.1电气线路敷设和电气设备不规范

使用的电器产品不具备生产许可证或CCC认证产品;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未采取相应的防火保护措施;电气设备及大功率电器与可燃物未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或被可燃物覆盖。

2.2电气安全管理有缺陷

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人员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未制定各类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并组织员工培训,致使操作不规范;无相应的电气安全管理制度,造成违规现象较多,如私拉乱接临时线,使用违规电器,人离开工作或生活住所时不切断电源等。

3.防范电气火灾事故的安全管理措施

3.1规范电气线路敷设

电气线路的敷设方式应规范、保护措施完好,不应在导线上悬挂其他物品,导线绝缘层无破损、老化现象。多股铜芯线头应拧紧、搪锡,铜铝过渡应使用专用铜铝过渡接头或搪锡;敷设在可燃物上方或有可燃物的闷顶、吊顶内的电气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密封槽盒等防火保护措施;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电热器具(设备)及大功率电器应与可燃物品保持安全距离,不应被可燃物覆盖。更换或新增电气设备时,应根据实际负荷重新校核、布置电气线路并设置保护措施;使用移动插座取电时,用电负荷应与既有电气线路安全负荷相匹配,不应擅自拉接临时电线。

3.2采购具有生产许可证或CCC认证的电器产品

实行生产许可证或CCC的电器产品,应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或CCC标志,要严把采购关,低压配电柜、配电箱、控制箱(柜)、线缆、母线、开关、插座、照明灯具等产品的CCC标志;所有电气设备、器具和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重点是槽盒、配电箱柜、线缆、母线、开关、插座、照明灯具的产品出厂合格证。选用的电缆、绝缘导线的材质、标称截面积、绝缘性能、电阻值应符合规范以及设计要求。

3.3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按规范敷设线路和安装维修设备,并按规范验收合格;应定期维护保养、检测电气线路和电器产品,并记录存档;应制定各类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并组织员工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应制定并落实电气安全管理制度;要加强用电安全的培训,普及安全用电常识,比如在库房等场所内严禁超负荷用电,不应擅自拉接临时电线,电动车严禁在库房内充电,手机充电器、充电宝等必须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充电,离开工作或生活场所时及时切断电源等;应制定电气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员工定期演练,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4.结语

防范电气火灾事故,必须抓住电气火灾事故特点,认真分析电气火灾事故的原因,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加强对电气设备采购、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使用等各个环节的严格管控,才能防患于未然,减少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晨光,吴春扬;建筑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36期.

[2]陈洪甫;建筑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年第6期.

[3]王振文;浅谈建筑电气火灾的成因与消防安全防范;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