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循证医学理论在胰腺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浅谈循证医学理论在胰腺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朱洪春

朱洪春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医学理论在胰腺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消化内科临床实习的2个基本条件相同的临床医学本科班分别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实验组)和传统讲授法(对照组)进行胰腺疾病教学,比较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临床实习效果综合测试成绩、学习兴趣、对教学的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胰腺疾病的思维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循证医学消化胰腺疾病教学方法

胰腺疾病是消化内科学中重要的临床课程,是临床诊疗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临床医学行为正由过去的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为指导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模式转变[1]。循证医学即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是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如何在消化系统胰腺疾病专业教学中合理地引入循证医学的观点和方法,培养合格的内科医生,真正在临床上发挥其应用价值,是值得广大消化内科学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围绕循证医学对消化系统胰腺疾病专业教学的意义和怎样在消化系统胰腺疾病专业教学中建立循证医学教育模式,以提高消化系统胰腺疾病教学水平进行讨论。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消化内科临床实习的入学时间、年龄、成绩、性别构成比、教学进度基本相同的2个临床医学本科班,其中09级本科l班共66人,作为回顾性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施教;09级本科2班共62人,作为研究性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新方法教学。

1.2课程及教材两组学时均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均为54学时。选用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消化内科学》作为授课教材。

1.3教师由我院具有丰富临床实践及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

1.3.1教学方法

实验组具体采取以下方法:在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中开设小组病案讨论,6~7人为一个小组,将事先准备好的胰腺病案发给学生,要求他们按照循证医学的各个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训练。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①分析研究胰腺病人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有关该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需要解决的问题。②利用图书馆和现代网络信息收集胰腺疾病相关证据。③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评价文献信息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提出具体结论和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案。④进行小结和归纳,对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和有用性进行评价,并最后提出合理的临床方案。

对照组仍按传统方法进行胰腺疾病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

1.3.2评价方法

1.3.2.1期末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试题为题库出题与自主命题结合。题型及内容是:客观性试题(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占50%,主要考核学生对消化系统胰腺疾病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及记忆。主观性试题(问答题、论述题、病案分析题)占50%,测试学生理解、综合分析判断及应用的能力。根据考试成绩,评价循证医学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统计学处理按照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法进行。

1.3.2.2临床实习考核:从学生在胰腺疾病临床实习中的诊断准确率、疗效和病人的满意程度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核。

1.3.2.3学生评价:全部课程结束后,向实验组学生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德证医学教学的评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理论考试:实验组学生客观性试题部分成绩与对照组差别不大,但主观性试题部分较对照组学生答得好,分析较全面,总分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两组成绩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分数实验组对照组

主观题24.6±4.325.2±3.5

客观题60.9±9.8*52.7±9.2

总分85.5±8.7*77.9±10.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学生评价: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实验组学生对胰腺疾病循证医学教学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循证医学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结果见表2。

表2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综台评价情况[n(%)]

调查内容同意不同意

循证医学教学法由于传统讲授法584

提高了学习兴趣602

使所学知识更系统化557

培养了临床希望能力620

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11

2.3实习考核: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学生的诊断正确率、疗效及病人的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得到了带习老师的好评。

3讨论

3.1两组客观性试题成绩无显著差异,这部分试题内容,以书本基础知识为主,通过努力记忆,均易于掌握。这部分成绩说明两组学生对胰腺疾病基础理论知识均掌握较好。理论考试主观性试题成绩和总成绩以及临床实习考核,实验组表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学生综合分析胰腺疾病能力及临床应用能力明显存在优势。这是因为在平时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了同学对胰腺疾病的应对处理能力,拓宽了视野,并逐步提高了活学活用的能力。对照组缺乏自己分析、思考问题的锻炼,应对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

3.2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循证医学是一种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内容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即在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从日新月异的医学科学发展中获取最新、论证度最高的论据,从而不断地提高临床诊疗水平[2]。

从医学教育的角度来说,循证医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学观,其实质是一种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教育模式。循证医学的出现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式学习方式。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全面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临床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树立医学生科学、求实、严谨的临床思维和工作作风[3]。从单纯的理论到具体的病例,最后到基本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效果,达到了临床教学目的。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治疗观念,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扩充知识,将医学期刊科技文献发表最新最佳的检查与治疗手段与病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寻求科学的诊断方案。当然,采用循证医学进行教学,首先病例准备要充分,教师必须根据教材与教学大纲要求,精选几例典型病案,当然最好是教师本人在临床累积的典型病案,且这些病案内容应与教材、教学大纲重点内容相一致,以符合教学要求。只有通过花大量的时间来精心准备病例及其配套的讨论题,才能通过病例讨论,导入问题,树立循证医学的理念,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注:

[1]王德盛,何勇,周亮,等.应用循证医学理论提高临床外科学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8):6006-6007.

[2]罗江洪,程庚,金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循证医学教育模式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5):703-704.

[3]刘杰波,张绍芳,王绵凤.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4):168-169.

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邮编:15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