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谈高中物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杨晔

杨晔(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咸阳启迪中学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重要方法。本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通过具体例子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能力。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大的进步。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6-088-01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必然离不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因此要想使学生学好物理,必须是学生有兴趣学,有能力学。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可以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自觉地去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怎样才能做到激励、唤醒、鼓舞,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激发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首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犹如戏剧的“序幕”,可以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入新课时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那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在导入新课即将完成时,除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外,另一个任务是让全体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这样的课堂才能乐而不散。2、以前的非生命化课堂教学以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为终极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培养目标形同虚设,试想:自我感觉皆已丧失,那么,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又从何谈起?这样的教学谈何价值?因此,当今的生命化课堂教学追求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与兴趣的满足。通过课堂互动,师生双方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正因为如此,精心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显得尤其重要,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3、随着社会信息量日益增大,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运用和推广,为中学物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变革提供了前所末有的机遇。多媒体计算机使图、文、声、像集于一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质疑能力

学生提问题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会不会提问题体现了学生求知的能力。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内到课外,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很会提问题,而有的学生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或者提的问题?是“没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与平时是否会提出问题、提高质量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可见,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不管是课内还是在课外,只要有对物理现象或作业练习中有问题,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来。2、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有时,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包涵了深奥的物理规律。例如,牛顿是在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就是因为他对身边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观察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思考这个现象,提出问题,进而是解决问题的。3、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在分组实验或者演示实验中,不管是“验证”实验还是“探索”实验,都有许多现象可以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实验现象,里面很可能蕴藏着深远的物理内涵,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这里面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大脑的一种高级而复杂的活动,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和信息加工。无论是物理概念、定律的发现还是物理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思维能力。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看法:1、从实际出发,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科学的核心,是人类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最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创造者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将大脑中已有的感性或理性知识,按科学的思维逻辑,借助于想象、联想和灵感,以渐近性或突破性飞跃的形式,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有价值的新观点、理论和方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估计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形式多样、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打破常规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利用发生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研究和讨论,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综合各种信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物理概念、规律的发现过程,分析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的思路。通过让学生模拟一个科学家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科学实验的过程及得出结论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2、注重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指改变一般的思维程序,从相反方向展开思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物理教学中,有些问题按通常思维方法去思考,往往既复杂又麻烦,甚至难以求解。若采用逆向思维方法,问题会意外简单,迎刃而解。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是一种求异式、展开式思维。思维从一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通过对已有信息的穷举与演绎,以求得新的信息和突破。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和独创性等品质。在习题课教学中,注意选取一些灵活性、变通性较大的物理问题,多方面、多角度寻求问题的解决,特别应注重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同异关系、纵横关系、因果关系、演变关系及对立关系,沟通各种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基础教育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优秀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