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药物应用特点及相互关系

/ 1

抗凝药物应用特点及相互关系

石磊戴燕徐丽娟于清柳

石磊戴燕徐丽娟于清柳(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中图分类号】R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183-01

1抗凝药

1.1普通肝素口服不吸收,静注后可立即出现作用。主要在肝脏代谢,约50%以原形由肾脏排出,血中半寿期(t1/2)与剂量有关,如静注100U/kg和200U/kg的t1/2分别为56min和96min。用量过大可引起自发性出血,最早表现为血尿和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偶见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发热、哮喘等,使用时间较长有短暂脱发、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及血小板减少的报道。过量时可给予硫酸鱼精蛋白中和。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妊娠及血小板数低者慎用。

1.2达肝素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为90%,静脉注射后消除t1/2约为2h,皮下注射后为3~4h,尿毒症病人的t1/2延长,t1/2与药量略为有关。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清除。同时应用对止血有影响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维生素K拮抗剂和葡聚糖可能加强替达肝素的抗凝血作用。大剂量应用可引起出血,常见报道的副作用为注射部位的皮下血肿和暂时性轻微的且在治疗中可逆的血小板减少症(I型)。应用于血透常有继发性出血的报道。

1.3伊诺肝素钠(速避凝)药动学由其血浆抗因子Xa活性确定,皮下注射后4~6h达到血浆峰值。重复注射后其清除t1/2约为8~10h,注射后抗因子Xa活性至少持续18h。生物利用度是完全的(约98%)。应用时注意血小板计数监测。治疗期间可能增加高血钾的危险,但通常是可逆的,对有高钾危险性病人应监测血钾。

1.4华法林体内抗凝显效慢而持久,服药后12~18h开始出现作用,36~48h达最大,持续5~6d。口服易于吸收,吸收后99%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血t1/2约为40h。可通过胎盘,但乳汁中含量极低,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主要反应为用药过量引起的皮肤、粘膜、内脏等出血。早期症状为消化道轻度出血和无症状血尿。服药期间应经常监测凝血酶原含量,出血严重时给予维生素K1(10~20mg)或输入新鲜血液。偶有发热、皮疹、腹泻等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和严重高血压病人用药应慎重。疗效个体差异很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肝肾功能、饮食中维生素K1含量、原发病及药物治疗中的相互作用。影响本品的药物有:①巴比妥类药物、利福平、考来烯胺、维生素K1、灰黄霉素、氯噻酮能减弱华法林的作用;②保泰松、大剂量阿司匹林、大剂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西咪替丁、氯霉素、甲状腺素、水合氯醛、奎宁、甲硝唑可增强其作用;③别嘌醇、双嘧达莫、依他尼酸、吲哚美辛、异烟肼偶增强其作用。

1.5其他香豆素类抗凝药如①醋硝香豆素口服易吸收,吸收后99%与血浆蛋白结合,血t1/2约为8.5h,可通过胎盘和出现在乳汁中,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出,服药后36~48h作用最大,停药后48h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不良反应为对色视觉稍有干扰。②环香豆素:口服吸收缓慢且不规则,吸收后99%与血浆蛋白结合。血t1/2与剂量有关,单剂2mg/kg,50h,每日2mg/kg,约110h。主要在肝脏代谢,服药后36~48h出现作用,3~5d达最大,停药后作用持续5d以上。常引起颜面潮红和腹泻,其他不良反应与华法林相似。

2纤溶药物

2.1尿激酶t1/2仅10~15min,作用可迅速停止。该药无抗原性,亦无过敏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轻度出血或渗血局部压迫出血处即可,严重出血需输入血浆或全血,并给予抗纤溶药物。其他不良反应有发热、头痛、恶心等。

2.2链激酶本品有抗原性,过敏反应常见,治疗前最好先静脉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以减轻不良反应。主要副作用为过量引起出血。

2.3安克洛酶本品具有抗原性,第二个疗程作用降低,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在停药后12h恢复到能止血的浓度,10~20d恢复正常。

3血管容量扩张药

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良反应较少,偶见过敏反应,如荨麻疹、低血压等。多在滴注开始时发生,最初滴速应慢,并注意观察。

4外周血管扩张药

4.1前列地尔静注后t1/2为5~10min,与白蛋白微弱结合,在体内代谢,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本药可增强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副作用有休克、注射部位疼痛、循环、消化、皮肤等系统的不良反应。通常用量为5~10μg+10ml生理盐水或糖水静注,1/d。

4.2己酮可可碱口服吸收完全,约90%的药物4h内以代谢物形式从尿中排出,口服耐受性好,常用剂量为0.4g,3/d。

参考文献

[1]刘正印,吴梓涛,盛瑞媛.药物热40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6:364.

[2]孙颖,俞英,杨钰.急性心梗的药物治疗与急诊PCI治疗的比较[J].医学信息,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