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刘娜

南昌普瑞眼科医院江西南昌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实施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及散光度数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3天及1月视力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且术后散光度数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低于对照组(41.46%),差异显著(P<0.01)。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视力及散光情况,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高度近视;白内障

超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在1000度以上,一般认为近视度数在900度以上者即为超高度近视,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烦恼,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超高度近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运动均受限,甚至可能会引发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黄斑出血或变性、玻璃体液体变性、青光眼等并发症[1]。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晶状体浑浊,影响视网膜成像,导致视力下降,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是不能通过配戴眼镜矫正的,目前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治疗[2]。本次实验主要是探究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实验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3±2.1)岁;近视时间6-24年,平均近视时间(11.6±3.2)年;白内障患病时间1-12年,平均患病时间(6.7±1.3)年。对照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7.1±3.4)岁;近视时间5-23年,平均近视时间(10.9±3.4)年;白内障患病时间1-11年,平均患病时间(6.3±1.2)年。以上一般资料进行组间对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照研究。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近视度数在900度以上;(2)晶状体发生浑浊、变性,影响视力;(3)视力矫正后在0.2以下;(4)同意加入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

排除标准:(1)其他眼科疾病者;(2)有或控制不佳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3)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者;(4)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5)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6)拒绝加入实验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天均进行抗生素滴眼液,术前1天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泪道,术前半小时应用复方托吡卡胺进行散瞳,共应用3次,时间间隔为5min。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

对照组应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体如下:在角膜上方做一5mm的结膜瓣,在距角膜巩膜灰蓝色区域后0.5-1mm做一切口,切口与角巩膜缘想平行,切开巩膜2/3深度,注入黏弹剂,刺破并撕去前囊中央部分,娩出晶体核,注吸囊袋内的残留皮质,保留完整的晶体后囊和周边前囊,置入人工晶状体,置换残留黏弹剂,平衡液恢复眼压,水密闭切口,涂抹典必殊眼膏,覆盖敷料并进行包扎。

实验组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体如下:在10:30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1:30方向做角膜辅助切口,注入黏弹剂,进行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皮质及核,应用超声乳化将晶体乳化吸出,I/A吸出残留皮质,置入人工晶状体,置换残留黏弹剂,恢复眼压,水密闭切口,涂抹典必殊眼膏,覆盖敷料并包扎。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散光度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SPS18.0,t检验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提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视力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3天及术后1月视力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术后第1天有4例患者有轻度的角膜水肿,1例反应性高眼压,黄斑水肿1例,所有症状均在处理后1周内好转,无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46%,1例囊膜破裂症状,4例黄斑水肿,9例轻中度角膜水肿,3例反应性高眼压。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7.31,P=0.007)。

3.讨论

超高度近视是由于玻璃体液化,巩膜变薄、后巩膜葡萄肿等病理改变导致的,当合并白内障时,能够加速白内障的发展进程,给传统的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导致术后并发症多,术后视力恢复不佳,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传统的手术方式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这种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效果欠佳,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是十分必要的[4]。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小、视力恢复好的特点,不仅能够取出病变的晶状体,还能够矫正屈光度,改善患者的视力及散光情况。

在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应注意下述问题:(1)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更加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有利于治疗;(2)超声乳化技术在操作中能够高,需应用角膜内皮保护剂降低角膜内皮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3)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厚度大,韧性高,应用连续撕囊技术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4)清除晶体后方的黏弹剂,保证人工晶体就后囊膜间无间隙,降低术后眼压高及白内障再发的几率[5]。

上述实验结果中能够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的视力及散光均有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表明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视力及散光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于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唐琼燕,彭满强,林丁.Piggyback技术在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手术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9):1599-1601.

[2]汤学敏,张丽琼.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3):115-115.

[3]陈前,李丽萍.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分析[J].云南医药,2016,37(2):190-191.

[4]王梅芳,张炜,郁文国.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32-33.

[5]尉洋,朱蕾.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术在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中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2411-2413.